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世界文学历程》张良村_等编章节目录 > 第二章 中古文学

第二章 中古文学

《世界文学历程》张良村_等编作者:《世界文学历程》张良村_等编 2017-01-24 00:35
    第一节  概述

    东方的中古时期极为漫长,**统治和自然经济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但古代文化却发展到了各自的顶峰,科学艺术和哲学都远远走在世界前列。加之军事扩张和商贸往来,东方各族文化开始向周边扩散,形成一个个文化圈,并相互渗透,出现辉煌灿烂的局面。

    一、影响文学的诸要素

    l·封建极权统治

    在政治上,东方各国家强调高度集权统治,严密的封建**极大地限制了社会形态的各个方面,土地国有制和土地私有制同时并存,农民不但受地主盘剥,还要直接向国家缴纳贡税,生活极为贫困,政治地位极其低下;

    2·自然经济

    在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制度居于统治地位,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缓慢,手工业、商业一直得不到较大发展。

    3·异族人侵,民族兼并

    异族的入侵和统治,对于许多国家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亚非地区封建社会的发展起伏较大,并有古老悠久的文明统治作后盾,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亚非地区封建历史漫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文学特征

    中古东方文学涌现出一大批世界著名的作家,文学创作空前繁荣,在多方面取得了辉煌灿烂的巨大成就,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特征是:

    1.多民族文学共同兴旺。中古东方文学产生的地域大大扩展。除埃及、巴比伦、希伯来的古代文学中断以外,印度文学在古代已经取得光辉成就的基础上又继续向前发展,并在亚非文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又有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伊朗、阿拉伯、土耳其等一系列新兴民族和国家登上历史舞台,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文学作品。中古亚非文学所取得的光辉业绩,是许多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2,各民族文学相互交流,互相影响。在中古时期,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发达,密切了世界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促进了世界各族人民的文化交流,沟通了各族人民的友好感情,推动了世界文学的繁荣和发展。这种文学的交流一方面表现为历史比较悠久、文化比较发达的国家的文学作品流传到邻近的国家,对邻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良好作用。例如,中国、阿拉伯、伊朗和印度,对邻近各民族的文学、文化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这种文学、文化的交流中,中国同朝鲜、越南和日本的交流最具有典型性。这种交流源远流长,在中古时期,这几个国家的著名作家,多数精通汉文,对中国文学的造诣极深,能够写作汉文、汉诗,他们即使是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创作,也可以明显看出中国文学的影响;印度文学则影响了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文学的发展,印度史诗和佛本生故事在这些;国家广泛传诵,而且成为当地文学创作的主要题材来源;西亚的阿拉伯和波斯文学也取得了很大发展,并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影响了中亚、南亚和东南亚诸国;与此同时,中国、印度以及阿拉伯、伊朗文学也接受了邻近地区各民族文学的影响。这种文学的交流另一方面还表现为,各族人民互相协力共同创造了同一文化财富,形成了各族人民共有的文学遗产。阿拉伯文学是依靠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联系起来的阿拉伯地区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生活在阿拉伯辽阔版图上的各族人民,都是阿拉伯文学遗产的共同创造者,而《一千零一夜》则出了阿位伯的范围,把印度人和波斯人的聪明才智也包括在内;伊朗文学财是伊朗、塔吉克、阿塞拜疆以及邻近的各族人民艺术智慧的集体结晶。9世纪以后,在这些国家、民族中,一种新兴的语言——波斯语取代了原官方用语——阿拉伯语,从而波斯语逐渐成为文学语言’,被各民族作家广泛用于文学创作,如中古波斯和塔吉克诗歌的奠基人鲁达基。所有使用波斯语的民族,都把他看成是本民族古典诗歌的创始人。

    这种文学的交流还进一步扩展,表现为居于世界前列的中古亚非文学对西欧文学产生过明显的影响。十字军的东征,大量吸收了东方文化的成就,东方古国的天文、地理、数学、医学等丰富了西方文明,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东方文学中的史诗、民间故事、诗歌、寓言等给欧洲文学添注了新的血液。比如,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被译成英、法、德等文字,在欧美各国流传了200多年,西方的音乐、绘画、文学甚至日语里都留下了它影响的痕迹。古代东方文学自17、18世纪以来,一直受到西方文学家的热切推崇。

    3,文学的表现形式丰富多采。中古东方文学已具备了现代概念中各种文学体裁形式,并以诗歌最为发达,几乎每一个东方国家都拥有本民族杰出的诗人、诗歌。波斯等国创造了优秀的民族史诗;抒情诗和叙事诗在印度、伊朗、阿拉伯、日本以及其他许多国家蓬勃兴起;戏剧以印度的成就最为突出;阿拉伯的故事闻名世界;日本诞生了世界最早的长篇小说;散文在许多国家都得到了飞速发展。

    4.民间文学成为中古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歌、民谣民间故事。民间戏剧在古代的东方各国一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多角度地反映了东方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生活,以较大的信息量传达了东方各民族人民的生活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念、美学观念,并进一步影响到文人的创作。中古文学中的一些体裁形式与民间文学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如民族史诗由神话传说和民歌、民谣发展而来,小说是由民间故事、说唱文学、民间传奇等演变而成,散文作品的大量涌现有着民间寓言的深厚基础。这些都表明,民间文学对东方各民族文学的发展,甚至对世界文学的进步,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5.宗教意识影响深重。宗教作为社会生活的必然产物,得到了长期的发展与传播,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过程中,相当牢固地主宰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打上了极深的烙印。东方世界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继基督教、佛教之后,伊斯兰教自公元7世纪初在阿拉伯半岛产生,进而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大帝国,伊斯兰教最基本的法典《古兰经》也成为阿拉伯文学史上编号成书的第一部文献。包含了历史、文学、风俗、习惯、教规、教理、教义等丰富的内容,对阿拉伯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显著的影响、宗教统治也是中古封建统治的一大特色,因此,当时占有统治地位的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等宗教思想意识对中古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必须通过具体分析,加以判断。仍以《古兰经》为例,《古兰经》一出现,就迅速统一了阿拉伯各部落的语言,摒弃了各地方言的影响,成为阿拉伯最正确的典范和最高标准,并促使阿拉伯语成为全世界穆斯林的宗教语言。而且,在伊斯兰教产生以前,阿拉伯各部落没有统一的文字,没有书籍,阿拉伯文学主要是日耳相传的民间口头文学,其主要形式是诗歌。《古兰经》成为阿拉伯文学在散文方面最早的作品,不仅使阿拉伯人有了统一的语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相当广泛地反映了阿拉伯社会现象,使阿拉伯民族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包括文学)得以继承。发展、更新,为伊斯兰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积极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宗教还存在束缚人们思想、愚昧民众心灵的消极因素,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学艺术的健康发展。如《一千零一夜》故事中时时不忘真主的存在,处处唯伊斯兰教独尊的思想观念,就是整部作品行文拖沓,对一些外民族生活反映失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对宗教意识所产生的各种文学上的影响,我们应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

    三、文学状况

    中古东方文学继承并发展了古代文学的优良传统,拥有一批著名的作家和不朽的作品,尤其是早期、中期的中古文学,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堪称当时世界文学的高峰。即使中古后期东方文学普遍落后于欧洲文学,但仍不乏杰出的作家、作品。

    中国、印度、波斯、阿拉伯、日本和朝鲜的文学,在这一时期取得了重大成就。

    中古阿拉伯文学除了著名的《一千零一夜》和《古兰经》,诗歌创作也取得了突出成就。“悬诗”是阿拉伯早期诗歌的代表,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阿拉伯人每年要到麦b嘲觐天房,朝觐前,在麦加附近的欧卡兹进行集中活动,并举行赛诗会。诗人用古莱西部落的语言朗诵自己的作品,获胜的诗将用金水抄写在麻布上,挂到克而自古庙的墙上,宛如一串明珠悬挂在脖子上,人们将之称为“悬诗”。

    中古阿拉伯诗歌取材十分广泛,艺术成就也相当高。著名诗人蒲绥里(1211——1296)的代表作《斗篷颂》是长篇宗教颂诗,赞颂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充满了对先知的敬仰和礼赞,具有神秘主义色彩。这部作品表现了13世纪阿拉伯人的宗教虔诚和社会的某些生活侧面,想象丰富,比喻生动,语言确切,韵律和谐,艺术成就比较突出,在阿拉伯民族中广泛流传,并曾多次在亚非各国出版。欧洲也早有德、法、英、意等国文字仿译本。

    阿拔斯王朝时期,故事和散文也相当繁荣。伊本·穆格法(724——759)的阿拉伯文译本《卡里来和笛木乃》是世界文学中很有影响的一部作品。这部书原是印度的寓言集《五卷书》,6世纪中叶被译成古波斯文巴列维文,由穆格法从巴列维文转译,他的翻译带有很大的创造性。《卡里来和笛木乃》全书15章,记录了50多则寓言故事,每个故事表达一种哲理,表现了人民群众的乐观精神和坚持正义、反对暴虐的道德观念,歌颂了人民群众同心协力战胜强暴的斗争精神。这部作品被译成多种语言,甚至印度也把它翻译回去。在《伊索寓言》中,在法国拉封丹的寓言中,在德国格林的童话中,在薄伽丘、乔叟的创作中,都可以看到这部作品影响的痕迹。

    阿拔斯王朝后期,传奇故事《安塔拉传奇》是最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作品之一。安塔拉(525-615)原是阿拉伯悬诗的著名诗人、武士,父亲是骑士,母亲是黑人奴隶。他的故事在民间长期流传,到9世纪时由说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