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势造英雄(3)(2/2)
《做强做大做久: 万向集团基因大解析》作者:夏伯尧 2017-01-13 12:12
久是久,但是否爆发力不够?是否缺少一些浪漫?是否浪费了本应更快一些的速度?按照后面要分析的神秘的南京斯威特集团理念,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即S=V×T。即同样的时间,谁跑得快,谁就跑得远。换句话说,同样的距离,谁跑得快,谁花的时间就少。
事实上,与国内的一些快速成长的一流企业比起来,这几年万向的增长显得有些乏力了,自2002年万向入围中国企业500大以来,2002年、2003年、2004年三年的位次都是第123位,位次几乎没怎么变,比起上海复星集团,同样年份里位次从第197到第144再到第61的跳跃,就显得有些缓慢了。从1999-2003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前10位名单的变化看,万向前四年在第2到第3波动,而2003年一下子从第3位掉到了第7位,而复星、斯威特、东方集团等新秀却以很快的速度跑到万向前面去了。
万向主要面临着像复星、斯威特、华为等高科技或由高素质人才组成的新兴公司的挑战。
进入世界500强是万向的梦想,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30%左右),万向将于2013年前后进入全球500强,从创立之日起,按目前的增长速度,万向进入全球500强总共需花46年时间。比起一些国际大公司花100年进入500强,这是不俗的表现了,但是与苹果、英特尔、微软、思科、索尼等国际一流公司只花十几年时间进入全球500强的表现比起来,似乎稍逊风骚,与国内华为、复星、斯威特等顶尖公司比起来似乎也略输文采。
万向本来是否可以更快地进入全球500强?万向是否本来可以做得更好?如果他及早就打通一些瓶颈的话!
我是把万向作为中国真正在市场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冲击全球500强的第一梯队来要求的,是把万向作为一流企业作为参照系的,所以就有点恨铁不成钢,甚至有些吹毛求疵。我总是在想,如果万向如何如何,那么万向本来会如何如何,它将来将会如何如何。
我对大公司太痴迷了,本人有一种难解的大公司情结,虽说目前理论界和媒体的风头已转向了中小企业,这无可厚非,但中国太需要大公司了,这是我国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的需要,也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大公司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的企业家需要大公司,大公司是他们追求市场权利、实现企业家价值的载体。很难想像美国没有通用汽车、通用电器、IBM、可口可乐等会是什么样子。看到《财富》全球500强的名单中,中国尚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竞争性企业入围,看到这种情况,国人难免会坐立不安,本人更是焦急异常。
事实上,与国内的一些快速成长的一流企业比起来,这几年万向的增长显得有些乏力了,自2002年万向入围中国企业500大以来,2002年、2003年、2004年三年的位次都是第123位,位次几乎没怎么变,比起上海复星集团,同样年份里位次从第197到第144再到第61的跳跃,就显得有些缓慢了。从1999-2003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前10位名单的变化看,万向前四年在第2到第3波动,而2003年一下子从第3位掉到了第7位,而复星、斯威特、东方集团等新秀却以很快的速度跑到万向前面去了。
万向主要面临着像复星、斯威特、华为等高科技或由高素质人才组成的新兴公司的挑战。
进入世界500强是万向的梦想,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30%左右),万向将于2013年前后进入全球500强,从创立之日起,按目前的增长速度,万向进入全球500强总共需花46年时间。比起一些国际大公司花100年进入500强,这是不俗的表现了,但是与苹果、英特尔、微软、思科、索尼等国际一流公司只花十几年时间进入全球500强的表现比起来,似乎稍逊风骚,与国内华为、复星、斯威特等顶尖公司比起来似乎也略输文采。
万向本来是否可以更快地进入全球500强?万向是否本来可以做得更好?如果他及早就打通一些瓶颈的话!
我是把万向作为中国真正在市场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冲击全球500强的第一梯队来要求的,是把万向作为一流企业作为参照系的,所以就有点恨铁不成钢,甚至有些吹毛求疵。我总是在想,如果万向如何如何,那么万向本来会如何如何,它将来将会如何如何。
我对大公司太痴迷了,本人有一种难解的大公司情结,虽说目前理论界和媒体的风头已转向了中小企业,这无可厚非,但中国太需要大公司了,这是我国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的需要,也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大公司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的企业家需要大公司,大公司是他们追求市场权利、实现企业家价值的载体。很难想像美国没有通用汽车、通用电器、IBM、可口可乐等会是什么样子。看到《财富》全球500强的名单中,中国尚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竞争性企业入围,看到这种情况,国人难免会坐立不安,本人更是焦急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