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不传之秘章节目录 > 49.阴阳·藏象(5)(4)

49.阴阳·藏象(5)(4)

不传之秘作者:李德红 2017-04-14 13:49
    49.阴阳·藏象(5)(4)

    “或者换一个方式来理解?我们知道‘虚则补其母’,肺气亏虚的病人,我们用上红参来补,这很好理解;那么肾气亏虚了,用上辛味的肉桂、附子也正常。同样的道理,要补肺就先补脾,于是方中用了甘味的山药以益脾;不过,张仲景清醒地看到,甘辛虽然相生,但单纯的甘辛相伍会对肝木起克伐作用(甚至由于没有定位作用,这样的克伐要优先于相生的作用),于是再加上少许的苦味的牡丹皮,让方子成为相生的格局,避免这样的克伐。”

    肾气亏虚证必然伴随着脾功能的异常,按肾气丸的证候所述,这肾气不足为肾阳虚衰,而肾阳虚衰的,就五行传变规律而言,引起的是脾阳虚衰脾阴过剩;那么,用山药来补益脾阳肯定不妥,为了制衡,在甘味药物中就重用了温性的熟地黄配伍山药达成平衡,这样就犯了没有阳虚却用凉药的错误;而泽泻与茯苓,除了能起到防止过于滋腻外,也能起到部分制衡的功用——就总量而言,熟地黄的分量要大于山药、泽泻的分量,而茯苓性平——甘味药还是呈温性。这样,苦凉+甘温(君)+辛温的组方能起到健益脾阳、促进脾功能恢复的作用。不过,咸味有余的肾阳不足却先来补益脾土,这也是反常规的做法——常规的是苦+甘+辛,这里以甘味为君,恐会导致脾土克肾水,仲景觉得脾阳恢复脾功能正常了,肾水会愈发不足,就加上部分的山茱萸以防脾土克水。”

    这样绕来绕去,固然在理解上很存在着障碍,就是贺财在陈述的时候也很费力。好容易说完了,贺财道:“补肾阳虚的正法是咸温+酸温+苦温。仲景之所以如此,恐怕是认为此肾阳虚是咸味过剩引起的,否则难以解释。”

    后面的说法基本没脱离时方派的制方法吧,或者就按时方派的理解方法来理解要简单一点。柳孜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