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不传之秘章节目录 > 49.阴阳·藏象(5)(3)

49.阴阳·藏象(5)(3)

不传之秘作者:李德红 2017-04-14 13:49
    49.阴阳·藏象(5)(3)

    柳孜致点头。不知道这样的认识在临床上能走多远、能解决多少临床问题,但这样的认知绝对要比传统观念里的阴虚证用一贯煎、六味地黄丸,阳虚证用肾气丸、右归丸要切合阴阳学说的要旨吧。想了想,柳孜致道:“那么,你认为补阴该不该利水?”

    贺财道:“利水不利水不是治疗阴虚证的关键,实在要选择的话,我倾向于不利水这一答案。”

    柳孜致道:“左归丸中,如果不看菟丝子一药的话,方子的组成是甘+咸酸,如果不看山茱萸的话,方子的组成是甘+辛+咸。这样去看去理解,真是让人困惑的。”这一疑问并不仅仅来自刚才贺财在说话中忽略了菟丝子,平时柳孜致就产生过如此的想法。

    贺财道:“甘+咸酸,相克为阴,不过相克制方的要点是‘母子一方声威壮,原是势弱需要帮’,左归丸中以甘味为君,可见这样的相克不是要点,而甘+辛+咸中,菟丝子的用量要比咸味少,这是于相克中求相生。这样看来,左归丸适用于脾阴虚证。”

    就与补肝敛肺汤中以酸为君的酸+苦+甘的组方中佐以少量的辛味药的目的一样,左归丸的适应证是脾阴亏虚不甚,或是脾阴已恢复大半。如是严重一些的,当以甘+辛+咸的组合为正法。

    而六味地黄丸,方中一样的以甘为君,辅以少量的苦味、酸味,其中山茱萸的量略重于牡丹皮,其组合要点是:酸(轻)+苦(更轻)+甘(重),这里面有相生,但更多的却是相克即是前面说过的逆相生法。前面说了酸(重)+苦(轻)+甘(更轻)的组方是采用五行相生法,六味地黄丸则是酸(轻)+苦(更轻)+甘(重)是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