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不传之秘章节目录 > 49.阴阳·藏象(5)(2)

49.阴阳·藏象(5)(2)

不传之秘作者:李德红 2017-04-14 13:49
    49.阴阳·藏象(5)(2)

    “这里有个有趣的现象,由于苦味克伐导致肾之本味不足时,病人除了有腰酸痛、手足肌肉酸痛之类的症状,当服用酸+咸的益肝汤时,病人也会觉得药有苦味。要知道,益肝汤中根本就没有苦味药物的。”

    当组方不适当时,有一些证候的变化也引人注意。比如:

    当酸味药物用寒凉的白芍或者单用白芍时,患者都会觉得胸肺中津液多,出现不由自主的咳嗽,吐大量的清稀痰液——这是过用酸苦,肺气过受克伐,肺通调水道功能失调了。

    在酸+苦+甘的组合中,酸味、苦味组方用量尚可,但医者觉得患者阴虚甚,认为传统的熟地黄、麦冬类滋补阴液的药物的量大一些会对病人的病情有更多的好处,而将甘味药物的用量超过苦味药物,或者认为苦寒用量过多而刻意调整,以致甘味超出苦味较多,这时患者也会出现咳嗽痰多的情形。

    而第二种情形中所出现的症状的原因是,甘生辛,甘凉多汁的熟地黄、麦冬之类药物能生肺津,在肺气未复而肺津较多的情况下,肺布津之力有所不及,患者就会出现咳嗽痰多的症状。

    “常识中,我们习惯地将阴虚证与熟地黄、知母、麦冬、石斛之类的药物联系在一起,而由上面的结果,我们能轻易的得出,阴虚一证,并不是甘凉类药物用得多就行。传统教学,包括一些名医证治心得中对于这种情形,认为是过于滋腻所引起津液难化的情形,常见的名词是滋腻碍胃。费伯雄关于六味地黄丸中‘三补三泻’的认识就能反映这一观点:熟地黄配泽泻、山药配茯苓、山茱萸配牡丹皮,通过这样的配伍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应该是六味地黄丸加车前子的真意。”

    张景岳则认为阴虚本就是阴液欠缺,在治疗中,滋补阴液的药物只会嫌少,这时还去运用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