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阴阳·藏象(5)(3)(2/2)
《不传之秘》作者:李德红 2017-04-14 13:49
相生法。这里所谓的逆相生法,因为其中蕴涵着的相克为重,相克为阴,所谓的逆相生组方的六味地黄丸就是个补脾阴的组方。之前对于逆相生法的组方之法,一直没有考虑其到底是相生或是相克,其实,这个问题似乎根本不需要考虑。逆相生,其实就是相克了,也就是说,以相克组方的调和法中,增添一种逆相生的组方法。
酸(重)+苦(轻)+甘(更轻)是补肝阴的正法,那么将用量倒过来的六味地黄丸则是一种不正规的补脾阴的方法,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方法。这个结果可由辛伤肝的病理转归去理解。张仲景说“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可没有说“见脾之病,当先补肝”。肝木克脾土,脾虚,再怎么也不会选择对脾土有克伐作用的山茱萸了。但对于虚象不明的脾阴虚而言,这却是一个不错的组方。
“但加上肉桂、附子后还原为仲景的肾气丸后,一切的不合理处就有个好的解释了。”
引起肾阳虚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咸温本味不足,这样的治疗当选择咸+酸+苦的组方;一是咸味过剩引起的,比如补肝敛肺汤所对应的肺虚证,其实质是肝虚为本,而这样的肾阳虚证,当以苦+甘+辛的组合方妥。肾气丸不以咸味为君,自然是咸过剩的情形了,问题就在于肾气丸的组方不是按正规的苦(君)+甘(臣)+辛(佐)而来,才会引起这么多的周折,让后人在理解上存在着争议,从而引出六味地黄丸这样的名方来。
或许是仲景时代缺乏苦温的药物,或是胡芦巴、狗脊、续断、骨碎补之类的苦温药物不好取用,仲景在制方时觉得用一大堆的苦寒药物治疗肾阳虚不对证,就选用甘味为君来组方了。
酸(重)+苦(轻)+甘(更轻)是补肝阴的正法,那么将用量倒过来的六味地黄丸则是一种不正规的补脾阴的方法,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方法。这个结果可由辛伤肝的病理转归去理解。张仲景说“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可没有说“见脾之病,当先补肝”。肝木克脾土,脾虚,再怎么也不会选择对脾土有克伐作用的山茱萸了。但对于虚象不明的脾阴虚而言,这却是一个不错的组方。
“但加上肉桂、附子后还原为仲景的肾气丸后,一切的不合理处就有个好的解释了。”
引起肾阳虚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咸温本味不足,这样的治疗当选择咸+酸+苦的组方;一是咸味过剩引起的,比如补肝敛肺汤所对应的肺虚证,其实质是肝虚为本,而这样的肾阳虚证,当以苦+甘+辛的组合方妥。肾气丸不以咸味为君,自然是咸过剩的情形了,问题就在于肾气丸的组方不是按正规的苦(君)+甘(臣)+辛(佐)而来,才会引起这么多的周折,让后人在理解上存在着争议,从而引出六味地黄丸这样的名方来。
或许是仲景时代缺乏苦温的药物,或是胡芦巴、狗脊、续断、骨碎补之类的苦温药物不好取用,仲景在制方时觉得用一大堆的苦寒药物治疗肾阳虚不对证,就选用甘味为君来组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