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阴阳·藏象(5)(4)(2/2)
《不传之秘》作者:李德红 2017-04-14 13:49
很是花了点时间才将贺财说的内容消化下来。
肾气丸所对应的是咸过剩的证,这一点柳孜致没有异议。至于方子中没有重用苦味,看看肾气丸所对应的症状:腰痛腿软、下半身常有冷感、少腹拘急、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小便不利或频数,这些症状中没有一条说明心虚的。或者,是因为“心为君主之官”,疾病在五行传变中,在心脏这里有所不同?要么就是,仲景时代还没有发掘出鹿角霜、蛤蚧之类的咸温药物来?因为没有这些咸温的药物,而广狗肾、九香虫又腥味过重,不适宜于组方,仲景无奈之下,只能舍弃咸+酸+苦组方法,从而组出肾气丸?这两个可能的原因,一个需待今后在临床上来考证,一个需要历史考证,都不是眼前所探讨的范围吧。
柳孜致整理着头绪,好一会才问道:“你的意思是,三种味以上的方子中,在理解时应当以分量重的为中心,然后加上与其相邻最近的、在分量上仅次于君药的味为理解重点?比如肾气丸中,以甘为君、苦辛为臣、酸反佐之?”
贺财点头道:“肾气丸中,甘味分量最重自然为君了,其次是辛味,这没有争议,剩下的酸、苦二味中,酸味的山茱萸虽然略多于牡丹皮,但苦为甘之母,牡丹皮对脾土的影响并不就弱于山茱萸。”
这样的理解方式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比如细辛之类的药物,药力强劲,若是单纯以分量来论,恐怕不太适合,但总得有一种理解方法吧?只有以后在遇上时再留心了。
柳孜致凝神思索了片刻,又问道:“一般的,在用上大量滋腻的药物时,常用的说法是‘久服常用,每易滞脾碍胃,致有脘闷、食少等症出现’,师傅的因过用甘凉而致肺不布津的说法倒也别致,我想问的是,这是你的独到发明还是有所出?这中间有什么说法吗?”
肾气丸所对应的是咸过剩的证,这一点柳孜致没有异议。至于方子中没有重用苦味,看看肾气丸所对应的症状:腰痛腿软、下半身常有冷感、少腹拘急、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小便不利或频数,这些症状中没有一条说明心虚的。或者,是因为“心为君主之官”,疾病在五行传变中,在心脏这里有所不同?要么就是,仲景时代还没有发掘出鹿角霜、蛤蚧之类的咸温药物来?因为没有这些咸温的药物,而广狗肾、九香虫又腥味过重,不适宜于组方,仲景无奈之下,只能舍弃咸+酸+苦组方法,从而组出肾气丸?这两个可能的原因,一个需待今后在临床上来考证,一个需要历史考证,都不是眼前所探讨的范围吧。
柳孜致整理着头绪,好一会才问道:“你的意思是,三种味以上的方子中,在理解时应当以分量重的为中心,然后加上与其相邻最近的、在分量上仅次于君药的味为理解重点?比如肾气丸中,以甘为君、苦辛为臣、酸反佐之?”
贺财点头道:“肾气丸中,甘味分量最重自然为君了,其次是辛味,这没有争议,剩下的酸、苦二味中,酸味的山茱萸虽然略多于牡丹皮,但苦为甘之母,牡丹皮对脾土的影响并不就弱于山茱萸。”
这样的理解方式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比如细辛之类的药物,药力强劲,若是单纯以分量来论,恐怕不太适合,但总得有一种理解方法吧?只有以后在遇上时再留心了。
柳孜致凝神思索了片刻,又问道:“一般的,在用上大量滋腻的药物时,常用的说法是‘久服常用,每易滞脾碍胃,致有脘闷、食少等症出现’,师傅的因过用甘凉而致肺不布津的说法倒也别致,我想问的是,这是你的独到发明还是有所出?这中间有什么说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