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仍然需要鲁迅
《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作者: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 2017-04-13 14:26
作者:zscwps
林瑟先生曾在五月的《网易.静观者思》专栏发表了一篇议论鲁迅先生的文章,题为《争当二十一世纪的新鲁迅》,其言也直,其情也切,颇有"诗人提耳"的风度。就我的水平还难以评赞一二,只想借题唠叨几句,权作狗尾续貂。
**生前曾说过这样的话,中国有两个圣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鲁迅,但真正的圣人还是鲁迅。鲁迅被誉为圣人,我想大凡有三条:一是他有一双锐利的睛,二是他有一张不让人的嘴,三是他的骨头最硬。鲁迅的一生,就是靠这三条保存了自己,击败了无数的政敌,这只要看过鲁迅作品的人,都会感觉得到的。鲁迅靠着他那双锐利的眼精,审视着反动政客及其乏走狗们的一言一行。他们无论如何假装正经、粉饰太平,在鲁迅眼里不过是江湖骗子们玩弄的把戏。鲁迅对旧社会反动本质的深刻洞察力,常使得那些作贼心虚的政客们无处藏身,并陷入极其尴尬的境地。所以当时的军阀、政客以及买办文人没有不痛恨鲁迅的,且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直至鲁迅去世,他身上还背着"通缉令",可见反动派对鲁迅的仇深。
鲁迅并没有被敌人的血腥恐怖所吓倒,他一身正气,无畏无惧,愈战愈勇。特别在1927年,"4.12"蒋介石叛变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之后,曾与鲁迅携手战斗或同情过鲁迅的人,有的投降了敌人,有的当了逍遥派,当然更多的是擦干身上的血迹继续战斗。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下,鲁迅虽曾一度感到迷惘和孤独,但他仍顽强地坚守着阵地,与敌人进行着厮杀。由于战斗环境的残酷,鲁迅的身体每况愈下,许多朋友劝他出国就医,从而也可以暂避风险。鲁迅断然谢绝道,我的战斗岗位就在国内,此时出国岂不是便宜了我的敌人!鲁迅就是这样一位披荆斩棘,宁死不屈的无威战士。他手握匕首和扎枪,刺向来自四面八方的、或明或暗的各种敌人,可谓弹无虚发,矢矢中的。鲁迅就曾说过,我的活着倒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给反动派们一点不舒服。古人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而鲁迅临终前仍坚持说:"我的政敌可谓多矣,但我一个也不原谅。"面对反动势力对革命党人的围剿和杀戮,鲁迅能善得起来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评赞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卑骨",这评价先生是当之无愧的。
最难缠的要算是鲁迅那张不让人的咀了。他出言尖刻而辛辢,常使得政敌们闻风丧胆。当时有头有脸的封建主义卫道士、反动政客、卖身投靠敌人的各色人等,无不在鲁迅的口诛笔伐之列,直至把敌方扫得死去活来仍不肯罢休。鲁迅把这称之为"棒打落水狗"。鲁迅的这种彻底的、不妥协的、韧性的战斗精神,使得敌人无不谈鲁迅而色变。鲁迅被誉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这不仅是鲁迅的光荣,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当然,鲁迅和一切伟大的战士一样,也是有缺点的:在痛击反动派的同时,确实也伤害了一些不是敌人的人。为后来这些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埋下了隐患。解放后,在大兴造神运动的年月,鲁迅曾一度被强加为真理的化身、是非的标准。凡是当年和鲁迅较量过的人,不分是非敌我,一次次受到"清算",直至被请进牛棚。像当代著名的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章士钊先生等等,甚至被鲁迅戏作"假想敌人"的一些诤友也未能幸免于难。我想,鲁迅当时若还健在,是会站出来秉公说话的,因为他是个真正严于解剖自己的人。话又说回来,在那左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林瑟先生曾在五月的《网易.静观者思》专栏发表了一篇议论鲁迅先生的文章,题为《争当二十一世纪的新鲁迅》,其言也直,其情也切,颇有"诗人提耳"的风度。就我的水平还难以评赞一二,只想借题唠叨几句,权作狗尾续貂。
**生前曾说过这样的话,中国有两个圣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鲁迅,但真正的圣人还是鲁迅。鲁迅被誉为圣人,我想大凡有三条:一是他有一双锐利的睛,二是他有一张不让人的嘴,三是他的骨头最硬。鲁迅的一生,就是靠这三条保存了自己,击败了无数的政敌,这只要看过鲁迅作品的人,都会感觉得到的。鲁迅靠着他那双锐利的眼精,审视着反动政客及其乏走狗们的一言一行。他们无论如何假装正经、粉饰太平,在鲁迅眼里不过是江湖骗子们玩弄的把戏。鲁迅对旧社会反动本质的深刻洞察力,常使得那些作贼心虚的政客们无处藏身,并陷入极其尴尬的境地。所以当时的军阀、政客以及买办文人没有不痛恨鲁迅的,且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直至鲁迅去世,他身上还背着"通缉令",可见反动派对鲁迅的仇深。
鲁迅并没有被敌人的血腥恐怖所吓倒,他一身正气,无畏无惧,愈战愈勇。特别在1927年,"4.12"蒋介石叛变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之后,曾与鲁迅携手战斗或同情过鲁迅的人,有的投降了敌人,有的当了逍遥派,当然更多的是擦干身上的血迹继续战斗。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下,鲁迅虽曾一度感到迷惘和孤独,但他仍顽强地坚守着阵地,与敌人进行着厮杀。由于战斗环境的残酷,鲁迅的身体每况愈下,许多朋友劝他出国就医,从而也可以暂避风险。鲁迅断然谢绝道,我的战斗岗位就在国内,此时出国岂不是便宜了我的敌人!鲁迅就是这样一位披荆斩棘,宁死不屈的无威战士。他手握匕首和扎枪,刺向来自四面八方的、或明或暗的各种敌人,可谓弹无虚发,矢矢中的。鲁迅就曾说过,我的活着倒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给反动派们一点不舒服。古人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而鲁迅临终前仍坚持说:"我的政敌可谓多矣,但我一个也不原谅。"面对反动势力对革命党人的围剿和杀戮,鲁迅能善得起来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评赞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卑骨",这评价先生是当之无愧的。
最难缠的要算是鲁迅那张不让人的咀了。他出言尖刻而辛辢,常使得政敌们闻风丧胆。当时有头有脸的封建主义卫道士、反动政客、卖身投靠敌人的各色人等,无不在鲁迅的口诛笔伐之列,直至把敌方扫得死去活来仍不肯罢休。鲁迅把这称之为"棒打落水狗"。鲁迅的这种彻底的、不妥协的、韧性的战斗精神,使得敌人无不谈鲁迅而色变。鲁迅被誉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这不仅是鲁迅的光荣,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当然,鲁迅和一切伟大的战士一样,也是有缺点的:在痛击反动派的同时,确实也伤害了一些不是敌人的人。为后来这些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埋下了隐患。解放后,在大兴造神运动的年月,鲁迅曾一度被强加为真理的化身、是非的标准。凡是当年和鲁迅较量过的人,不分是非敌我,一次次受到"清算",直至被请进牛棚。像当代著名的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章士钊先生等等,甚至被鲁迅戏作"假想敌人"的一些诤友也未能幸免于难。我想,鲁迅当时若还健在,是会站出来秉公说话的,因为他是个真正严于解剖自己的人。话又说回来,在那左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