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章节目录 > 走近鲁迅

走近鲁迅

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作者: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 2017-04-13 14:26
    萧雄

    鲁迅先生是五四运动中的一代骁将,中国新文化的奠基人之一。**给予他很高的评价,指出: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国新文化的方向。即便在20世纪30年代的当时,虽有"左"的右的以及自称"中间"的各方势力夹击,进步青年却一直奉他为精神领袖。

    现在我们知道了,领袖也是人不是神。探讨鲁迅先生的缺点与不足,也是可以的。但鲁迅的精神决不容亵渎。 最近几年陆续看到一些出版物,说鲁迅爱骂人,明里暗里为被鲁迅痛骂过的人平反,对此我心里总有点不太舒服。

    被鲁迅骂过的人,不一定都错,更不一定都坏,比如郭沫若、成仿吾的创造社太阳社诸君子,周扬、田汉等"四条汉子",都是好样的革命家,包括章士钊老先生和梁实秋老先生,依然德高望重。被鲁迅所喜欢的人,解放以后好象都倒过一点霉。胡风成了反革命,丁玲、冯雪峰是右派,而被鲁迅引以为战友的瞿秋白,文革中从烈士一下子变成了"不足为训"的叛徒。当然后来这些人也都平反了。也有被鲁迅骂过现在真成了坏人的如迪克即张春桥。但鲁迅在骂他时只是痛恨他为虎作伥,并不知道他后来充当特务或者想篡党夺权。平心而论,鲁迅骂人,常常对事不对人,骂过就算,并不记仇。他骂的,常常是深及国家存亡、民族文化存亡的大事,而形态上却是与个人论战。不在那个时代,难以体会其苦心,难以理解那是在国民党反动高压政策下与反动派斗争的不得已的巧妙战法,目的是保存自己。所以,他也有骂错人、骂过火的时候。我们今天看来,就觉得他好象有点过分。

    现在社会上一小股对鲁迅精神的反叛,固然有上面说的历史原因,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三十几年前的那一场运动,"为了打鬼,借助钟魁",把鲁迅拔到了不应有的全知全能高度,使鲁迅先生脱离了群众。而鲁迅先生自己,从来没有把自己看作全知全能。鲁迅的精神,在本质上是批判的。他虽然向往一个全新的社会,但是他所看到的只是一个黑暗的旧中国,灾难深重,民族殆危。所以鲁迅的文章中没有歌颂只有批判。"文革"时的拔高,有时比"上纲上线"更显可笑。

    对鲁迅的拔高之一,是说他"热情歌颂了苏区红色政权",恨不得把先生说成是主管宣传工作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根据呢,据说是鲁迅先生写的两首诗。其一是作于1931年的湘灵歌:"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其二是作于1933年的赠画师:"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你看,鲁迅先生不是在欢呼苏区"祖国山河一片红"吗!这居然是著名学者的解释。可是我们查一下历史就知道,1931-1934年,正是国民党对苏区进行着残酷的第三、四、五次"围剿",也正是党内"左"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占统治地位的时候,战争的酷烈是前所未有的,正是"杀人如草不闻声"。鲁迅远在上海,看到听到的是国民党招兵拉伕,是对红区的进剿和狂轰滥炸。鲁迅没有看到苏区的"红旗飘飘",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