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鲁迅(2/2)
《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作者: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 2017-04-13 14:26
是想象得出人民血流成河的惨象。鲁迅怀着极大的愤懣,用诗抨击了国民党反动派杀人如麻的罪行。"白下"是今南京的别名,赠画师一诗是在说:"从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里派来的轰炸机,把中国大地搞得一片昏暗,连野草都失去了生存的权利。画家呀,现在的中国已经没有绿色的春天了,山头都被鲜血染红了。再要画中国山水的话,就用血红色来画吧。"湘灵歌也是同样的心境:"听说湘水漫江碧透,可现在水面上却漂着血痕呀!
如其不信,我们可以列举鲁迅所写过的其他诗篇来印证。1931年3月《无题》:"大野多钩棘,长天列战云。几家春袅袅,万籁静喑喑。"1932年12月《所闻》:"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妆侍玉樽。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啼痕。"同年同月的《无题》:"洞庭木落楚天高,眉黛猩红浣战袍。"1933年1月《二十二年元旦》:"云封高岫护将军,霆击寒村灭下民。到底不如租界好,打牌声里又新春。"1933年2月《无题》:"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二十二年元旦》与《赠画师》作于同一天。"将军们坐在飞机里高高在上,只管把炸弹扔下去炸死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而租界里的人与两边都不相干,只顾过着他们自己醉生梦死的行尸走肉般的生活。"鲁迅先生当时的心境,可有一点点想歌颂什么的味道?
鲁迅的小说,本质上也是批判的。他无情地解剖着自己和旁人,想以此来救治积弱的中华民族。据说鲁迅曾与到上海治伤的陈赓同志有过长谈,了解过苏区的情况,并曾经想写一部歌颂农民战争的作品。而最终他放弃了,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亲身生活在红区,没有生活积累无法创作。这是鲁迅作为作家的高尚之处:写不出来不硬写。鲁迅极为赞赏的一位青年作家叶紫,是参加过湖南农民运动并经历过大屠杀的,鲁迅为他的《星》作过序,想必一定读过。如果我们现在读一下以湖南农民运动为背景的中篇小说《星》,恐怕一时难以认可它是歌颂农民运动的。也许受到鲁迅的影响,也许为了在国民党反动政府里通过出版审查,《星》写了人的种种劣性。我猜,鲁迅如真的动手写以苏区为背景的小说的话,写出来的东西大约与《星》不会差得太远。
鲁迅先生生活中有多少欢乐和歌颂,我们不得而知。但鲁迅作品中的欢乐只来自一处,那就是孩子。鲁迅作品中唯一使人读来愉悦的,只有《朝华夕拾》。诗里也只有一首与他的儿子海婴有关的《答客诮》:"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于菟。"所以我们研究鲁迅,学习鲁迅,首要的是学习他对民族生存的忧患意识,对决定本民族生死存亡的环境和内弱的无情批判精神。
鲁迅所刻划的阿Q及其种种弱点,应当永远是我们的警钟。中华民族依然是在最危急的时刻,空灵、俊秀、超然、平和、或者放诞,纵无害而也无补。有一点"多元化",可以,但不可因此而冲淡了我们的自我批判精神。
如其不信,我们可以列举鲁迅所写过的其他诗篇来印证。1931年3月《无题》:"大野多钩棘,长天列战云。几家春袅袅,万籁静喑喑。"1932年12月《所闻》:"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妆侍玉樽。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啼痕。"同年同月的《无题》:"洞庭木落楚天高,眉黛猩红浣战袍。"1933年1月《二十二年元旦》:"云封高岫护将军,霆击寒村灭下民。到底不如租界好,打牌声里又新春。"1933年2月《无题》:"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二十二年元旦》与《赠画师》作于同一天。"将军们坐在飞机里高高在上,只管把炸弹扔下去炸死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而租界里的人与两边都不相干,只顾过着他们自己醉生梦死的行尸走肉般的生活。"鲁迅先生当时的心境,可有一点点想歌颂什么的味道?
鲁迅的小说,本质上也是批判的。他无情地解剖着自己和旁人,想以此来救治积弱的中华民族。据说鲁迅曾与到上海治伤的陈赓同志有过长谈,了解过苏区的情况,并曾经想写一部歌颂农民战争的作品。而最终他放弃了,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亲身生活在红区,没有生活积累无法创作。这是鲁迅作为作家的高尚之处:写不出来不硬写。鲁迅极为赞赏的一位青年作家叶紫,是参加过湖南农民运动并经历过大屠杀的,鲁迅为他的《星》作过序,想必一定读过。如果我们现在读一下以湖南农民运动为背景的中篇小说《星》,恐怕一时难以认可它是歌颂农民运动的。也许受到鲁迅的影响,也许为了在国民党反动政府里通过出版审查,《星》写了人的种种劣性。我猜,鲁迅如真的动手写以苏区为背景的小说的话,写出来的东西大约与《星》不会差得太远。
鲁迅先生生活中有多少欢乐和歌颂,我们不得而知。但鲁迅作品中的欢乐只来自一处,那就是孩子。鲁迅作品中唯一使人读来愉悦的,只有《朝华夕拾》。诗里也只有一首与他的儿子海婴有关的《答客诮》:"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于菟。"所以我们研究鲁迅,学习鲁迅,首要的是学习他对民族生存的忧患意识,对决定本民族生死存亡的环境和内弱的无情批判精神。
鲁迅所刻划的阿Q及其种种弱点,应当永远是我们的警钟。中华民族依然是在最危急的时刻,空灵、俊秀、超然、平和、或者放诞,纵无害而也无补。有一点"多元化",可以,但不可因此而冲淡了我们的自我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