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章节目录 > 再致先生

再致先生(2/2)

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作者: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 2017-04-13 14:26
发现:有一个鲁迅在刺耳底骂,在独自地批判。在使他们觉得痛快。虽然通俗但是准确,鲁迅象征者着一种不签订和约的、与权力的不休争斗。百姓们在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想起他,就可以去翻弄一回他那些不好懂的书,试者向他寻找。

    那么本来就没有打算“速朽”。暗色的遣词行文,只缘过分孤单。智识阶级的压迫使人心里阴暗。先生并不虚无,死后仍是百姓民众的牛。倔犟的孺子牛,这仍然是大众发现和接受鲁迅的途径,也是所谓鲁迅的形象。他是孺子的牛,是权力的克星,是孤勇一人地、与长袍马褂或革履西服的智识阶级大军对阵的打鬼(抑或称打假)钟馗。

    ……随着历史不是终结而是残酷地展开,科学主义的宗教,会日渐更多地被怀疑。鲁迅与群儒为仇的学理意味,还将会逐渐地凸现。是的,虽然稍稍难懂一些,但是在一个又一个“伪士”被神化的今日,这是更本质、更深刻的命题。

    ……只不过,一种病态的传统稳定长存。一种实用、冷漠、毫无大义的气质,会稳定地统治中国人。但是同时,一种情绪也会如幽灵般游荡。不知是幻觉还是错觉地,受到压抑的人、流了鲜血的人、得不到知识分子正义支援的人、不能容忍麻木的国民性的中国人——都可能自认感到了鲁迅的亲切。

    他们会认为,自己理解了鲁迅。什么叫被政治利用?未必@!#$就不配做鲁迅的知音。由于他,鲁迅得以在中国经久不息地被宣传、被普及。这绝非毫无意义。本来先生是可能被丑化、被遗忘、被另一种文章的大海淹没的。

    是@!#$的激赏,普及了鲁迅先生。但也恰恰正是他,在他的时代里,残酷地迫害了鲁迅的学生胡风。读着胡风的受难史我感到心悸。因为胡风的招祸,仅仅因为一种——骄傲的气质。那正是鲁迅呼唤的气质、奴隶没有的气质。

    人们在吹捧公开的忏悔。但是那些干净的忏悔没有显示,他们有如同胡风的气质,天性就不会做奴隶。若是如此,我们何去?我们也正使劲地往这条路上跑,而除了浅薄和软弱,我们一无所有。谁都可能成为先生的知音,若是他在关口能够牺牲一点。这无疑是痴人说梦。在这个国度里,牺牲都是被迫的。何止三五精英,试看茫茫众生,只要有一星半点的既得利益,谁不用惯使的中国功夫呢。由是叹息中国人先天的民族性少血缺钙。

    ……窗外正是黄金时代,费厄泼赖正在全面推行。所谓鲁迅待人的度数厚薄,文字的一攻一击,早已无关轻重。喧嚣退去了,在鲁迅的旧时战场上,一片平安景象。其实,谁和谁都没有讲和。没有在任何一点细末之上,人们最后达到了一致。环境与先生的当时是那么类似。看是泱泱天下大族,中国人,其实缺乏共同的心理素质。社会没有共识和公认,争斗将永无终期。人们缺乏共通的气质,悲剧正方兴未艾。

    不管有多少枝杈,还是应当说,又有一批人,在朝着先生跋涉着。时至今日再听先生的呐喊,他们认识到文明的病重。读着先生的孤立联想自己的得失,他们自省着付出的渺小。强大的体制帮助着他们,永远的“智识阶级”也帮助着他们,向前走就是,无需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