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施蛰存作品集章节目录 > 《刘大白选集》序

《刘大白选集》序

施蛰存作品集作者:施蛰存作品集 2017-04-13 14:05
    一九二四年九月至一九二五年七月,我是上海大学中文系一年级的学生。上海大学

    是一所新创办的貌不惊人的“弄堂大学”,上海人称为“野鸡大学”。但它的精神却是

    全国最新的大学。在中国新文学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它都起过重要作用。我在这所大学

    的非常简陋的教室里,听过当时新涌现的文学家和社会科学家的讲课。时间仅仅一年,

    这一群老师的言论、思想、风采,给我以至今忘不掉的印象。

    刘大白先生也在上海大学兼任过教职。他每星期来授课二小时。他讲古诗,提倡做

    新诗;他讲古文,提倡做白话文。

    这些讲稿,大约就是后来出版的《白屋说诗》和《白屋文话》中的内容。他把桐城

    派、八股秀才的文章斥为“鬼话文”,但仍很推崇韩、柳、欧、苏等唐宋古文大家。

    从一九一七年《新青年》杂志爆发出来的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首先受到冲击的是

    各大都市的大中学校的师生。上海大学的教师,如中文系的沈雁冰、田汉、方光焘,社

    会学系的恽代英、瞿秋白、施存统等,都是第一代的革命思想家,年龄都不满三十岁。

    在学生眼里,他们都是最新的人物。田汉讲雨果的让·华尔让,讲梅里美的嘉尔曼,讲

    歌德的迷娘。沈雁冰讲希腊戏剧和神话,方光焘讲厨川白村和小泉八云,瞿秋白讲十月

    革命,恽代英讲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民主主义,学生都很有兴味。但陈望道讲修辞学,

    胡朴安讲文字学,邵力子讲中国哲学史,虽然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课,学生却并

    没有热忱。

    刘大白先生当时已四十五岁,在上海大学教师中,年龄最高,加以刘先生的一头灰

    白头发,一架深度近视眼镜,一副瘦削枯瘁的仪容,尽管刘先生讲古诗、古文都用新的

    观点,在学生的印象中,他似乎还是一位冬烘老旧的人物,和上海大学的精神不很相称。

    那几年,刘先生在报刊上发表了不少新诗,第一本诗集《旧梦》已由商务印书馆出

    版,作为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和胡适的《尝试集》、康白情的《草儿在前集》、俞平

    伯的《西还》等都属于新文学史上第一代的新诗集。这些诗集的共同特征是还没有完全

    摆脱旧诗词的牢笼,读起来还是半解放的旧体诗词。在思想性的表现上,一点人生感喟,

    一点社会批判,还是从旧诗中某些现实主义作品折射出来的悲天悯人观念,没有超越仁

    道主义。因此,这一代诗人的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