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施蛰存作品集章节目录 > 《刘大白选集》序

《刘大白选集》序(2/2)

施蛰存作品集作者:施蛰存作品集 2017-04-13 14:05
品,要不了三五年,已完成了历史使命,在诗坛上让位

    给郭沫若的《女神》了。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我国的政治、社会、文化,都以高速度同步发展。每一个新

    思潮掀起以后,来不及扩大,就被后一个浪潮摧散了。新文学史上第一个十年间的作家

    作品,至今多数已不很有人知道。即使鲁迅的小说,也只有文学史家还在钻研。刘大白

    先生同样也没有人提及了。

    在回忆刘大白先生和第一代新文学前辈作家的时候,我偶尔有一些感想。举个例来

    说,王、杨、卢、骆,号称“初唐四杰”,但他们的作品,到开元、天宝年间,已经为

    后辈文人所诋毁。尽管有杜甫出来为他们鸣不平,颂扬他们的作品还是“不废江河万古

    流”的,但也不能不承认它们是业已过时的“当时体”。由此可见文学的风尚,不能不

    随时代为转移。在时代的车轮急剧改辙的时候,一种文学风尚的流行期也极为短促。赵

    瓯北诗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用这两句诗,验之于我们的现代文

    学,似乎已有些夸张了。从一九一七年以来,我们的新文学家不断有新作品问世,蜚声

    文坛,领袖风骚的,极少有维持到数十年之久的。多数作家,也像运动员或歌星舞女一

    样,不过占了十年的时运而已。由此又可知,文学也需要一个稳定的时代和社会。“后

    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我又不免为同时代和下代作家的命运感到悲哀。

    萧斌如同志近年来致力于文化史研究资料的纂辑工作,《中国近代、现代丛书目录》

    是她最初的贡献,对近百年文化史的研究者有很大的帮助。一九八四年,她又编出了一

    本很详尽的《刘大白研究资料》,使我惊异于刘先生著作方面之广,数量之多。今年她

    又从刘先生全部著作中选出部分重要作品,编成《刘大白选集》,拿稿本来给我看,要

    我写一篇序文。这使我重新又回忆起刘先生,他的课堂讲授的姿态历历犹在眼前。一半

    是由于新文学诗文的风尚转移得太快,一半也由于刘先生过早地病逝,使他的声望和著

    作没有获得广泛的较长久的流传。萧斌如同志这部选集,不但为新文学史研究者提供一

    份几乎已经晦迹的重要史料,也可能有人由此而对刘先生在初期新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出

    新的评价。我相信这是萧斌如同志又一次卓有成效的贡献。

    一九八八年九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