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邵燕祥散文集章节目录 > 世纪之初的一篇妙文--夜读抄

世纪之初的一篇妙文--夜读抄

邵燕祥散文集作者:邵燕祥散文集:我的心在乌云的上面 2017-04-13 13:49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三十周年。我还记得1966年11月纪念孙中山诞生一百周年的时候,也正是**主席一次又一次在**接见红卫兵的**中,我因被关押在名为"政训队"的黑帮队里,每天只能读到一份《人民日报》,记得关于孙中山是发了整版的长文的,没有注意是不是也跟当时的"形势"和"任务"拉扯到一起,不是我不用心读报,盖辛亥革命的光辉已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光辉所掩了也。

    孙中山的名字与辛亥革命不可分;没有辛亥革命,中山先生只是清廷缉捕的逃犯、党人"孙汶"而已。

    大约近十年来,有一种认为辛亥革命迟滞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意见,按孙中山的办法不如当年依了康梁,据说只要别像谭嗣同那么激进,争取到慈禧的支持,一切就都好办了,中国的面貌将大为改观,中国的历史也将改写。有两位朋友在海外作"告别革命"的对话,涉及清末的一段好像就持此论。

    我生得晚了,时为辛亥革命后二十二年。辛亥革命有说成功的,有说失败的,总之是既成事实。反正那次革命后的中国好像也是一片混乱,不如人意,病急乱投医,倘能起慈禧于地下,从头试试,又何乐而不为?可惜历史不容假设,所有的假设都是说说罢了。

    上一次世纪之交,中国酝酿着大变动,当时民气反映于士气,士气发之于文章,翻翻辛亥革命前各派的时论,可见一个大概。

    赫然在目者有一篇《论**政体有百害于君主而无一利》,今天是不会有人以这样的题目做文章的吧,这篇文章却是梁启超作,署名"中国之新民",刊于1902年十一月卅日(应为旧历)出版的《新民丛报》第二十一期。妙题之下有妙文,妙就妙在作者不是写诙谐文字,而是郑重其事地披肝沥胆,引经据典地向在位的君主进言--光绪已经在瀛台靠边,这满篇忠谏该是说给西太后听的了吧?

    梁启超破题儿就表明他于君民之间是绝对站在君主一方面,绝对是在替君主着想的:"窃以为**政体之毒,其害民者一,而害君主者常二:民之受害者有时而可避,君主之受害者无地而可逃;民受害而他人犹以相怜,君主受害而后世且以为快。故吾敢断言曰,**政体之于君主,有百害而无一利。"

    下面梁启超历数了**政体派生的十种"恶现象",指出**政体才是几千年来的君主们"破家亡国之总根源"。照他的说法,这十恶是:一曰贵族专政,二曰女主擅权,三曰嫡庶争位,四曰统绝拥立,五曰宗藩移国,六曰权臣篡弑,七曰军人跋扈(原注:如唐藩镇之类),八曰外戚横恣,九曰佥壬朘削(原注:如李林甫、卢杞之类),十曰宦寺盗柄。梁氏并以他烂熟的史料,如数家珍(?)地缕述了历代君主谱系,谁谁败亡于十种恶业中哪一种或哪几种,然后叹道:"嗟乎,论者以为**之毒,毒百姓也;使其毒百姓,而百姓从而报复之,从而覆亡之,犹可言也,而**者,亦可自诿为专之未甚,制之未至,苟更精其术焉,终必可以绝后患而祈永命也。而岂知报复之、覆亡之者,不在其所贱而在其所亲,不在其所敌而在其所爱。……嗟夫!当一霸者之初起也,莫不汲汲焉思所以保我子孙,巩我主权,帝王万世,传诸无穷,其所以惩前代之失而救其弊者,亦云瘁矣;乃或防一弊,而他弊即起于所备之外,又或防之愈甚,而其末流之为毒愈烈。"梁启超进而指出,自秦以来历史上的君主,包括所谓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