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给大忙人看的易经智慧章节目录 > 咸卦:天地交感,圣人教人心以德

咸卦:天地交感,圣人教人心以德(2/2)

给大忙人看的易经智慧作者:常桦 2017-04-13 13:47


    上爻阴:感应在腮、脸颊和舌尖上。

    《象辞》说:“交感相应在口头上”,说明上六不过腾扬空言而已。

    咸卦卦辞及其六爻可看做是古时青年男女的婚恋图。但《周易》以“观物取象”,其目的是“以象尽意”。男女相感在咸卦中只是象,这种象在世界上一切相感的事物中最易为人所理解、所感知。

    男女相感首先需要一定的感情基础。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捆绑不能成夫妻”,看来这在古时男女求爱时就意识到这一问题。感情是婚姻的基础,男女之间彼此的感应、感知,共同的理想、追求,是婚姻得以成功的黏合剂。

    在政治生活中,同样存在与此相类似的规律,作为执政者,倘若总是以一个冷硬的面目出现,以冷硬的心肠和手段对待下属和百姓,势必会形成一种紧张的关系,而发展下去的结果,则很难令人乐观地预料。

    早在两千多年前,亚圣孟子即提出执政者要“与民偕乐”的主张。《孟子·梁惠王上》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正站在池沼旁边,看着鸿雁麋鹿等珍禽异兽。他对孟子说:“有德的贤人也会以此为乐吗?”孟子回答说:“贤者会以此为乐,但是在做出有德之行之后;没有德的人,虽然能够占有这些东西,但不见得能够真正从中得到乐趣。《汤誓》云:‘太阳啊,你什么时候灭亡,我们愿与你同归于尽。’当人民想要与那种无德无道的君王一起灭亡之时,他虽有亭台池沼、珍禽异兽,又怎么能从中享受到快乐呢?”

    孟子以周文王的“与民偕乐”,及殷纣王的暴虐独乐为例,形象地说明了执政者与人民之间,如果能够心心相印,彼此感应,并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则上下和谐,国泰民安;反之,与民不相感应,格格不入,视民为寇仇,加以压榨屠宰,则人民奋起反抗,诛独夫民贼,纣王身死国灭,万世唾骂。上下心灵感应、社会和谐的正负面如此明显,这不能不引起执政者的重视。

    同时,咸卦还指出,男女相感要利于守正。《易》中经常强调的“正”,即符合正道,也就是说人的所作所为要符合社会伦理道德。守正有利于家庭的稳定、社会秩序的正常;无论是社会中的什么样的关系,彼此间如能相感以情,关系就和顺、通达;彼此间如能守正,就有益于共处、共事,也有益于社会。这就启示处于上位的人,在与民众交流感情时,一定要有主见、有原则,不可盲从;心地必须纯正,感情出乎自然,这样,作为在“下”的人民才会真正摒弃戒心,才会主动接近你、追随你;唯有处于高位时仍应保持中正待人之心,与民众保持广泛的联系和沟通,才会真正赢得民心,只要坚持不懈地遵循这些原则,上下之间的思想情感便一定能沟通,就能建立起和衷共济、亲密无间的和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