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14)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作者:周天 2017-04-13 12:08
宋辽金(14)
宋英宗(1063-1067)当政期间,龙图阁学士兼侍讲司马光编了战国时君臣事迹八卷,取名《通志》,献给宋英宗御览。宋英宗看了以后,觉得很好,下诏要司马光系统编写历代君臣事迹。于是司马光奏书,说明编《通志》的宗旨是:因为看到纪传体的史书,文字过于繁多,帝王日理万机,难以全读,所以用编年的办法,从正史和其他书籍中,选取凡是有关国家盛衰,生民休戚的材料,编写成书,使得帝王读此书时,只花费不多时间而闻见甚博。但是由于个人力量太微薄,徒有其志而收效甚微,仅完成战国部分,所以希望皇上能增加入力。宋英宗同意,专门在秘阁设立一个局,由司马光负责,编写《通志》,参加编写的还有刘敞、刘攽兄弟和范纯仁等人。
宋英宗于治平四年去世,宋神宗(1067-1085)即皇帝位后,从当年十月开始,命司马光给他进读《通志》,并且赐名为《资治通鉴》,还亲自为《资治通鉴》写了序,交代司马光说,一旦《资治通鉴》全书完成后,要把他所写的序放入书中。
此后,宋神宗一直坚持听司马光进读《资治通鉴》,并且对司马光说:“只要听到你进读此书,朕终日都没有倦意。”
《资治通鉴》全书经过了十九年才完成。内容包括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这本书此后一直是史书中的经典著作。
(取材自《宋史·本纪·英宗》、《宋史·本纪·神宗》、《宋史·司马光》、《续资治通鉴·宋纪六十四——六十六·英宗治平三年至神宗熙宁元年》)
28.花石纲
宋徽宗赵佶(1100-1125),是宋哲宗赵煦(1085-1100)的弟弟,宋哲宗无子,皇太后向氏主张立赵佶为皇帝。
宋徽宗执政初年,也注意接受大臣谏劝。宋徽宗喜欢在内苑中养畜珍禽异兽,左司谏曾公望上书力言:皇上刚登基,不宜爱好禽兽。过了几天,宋徽宗召见曾公望说:“联已将珍禽异兽全放掉了,只有一只白鹇(白雉),养的时间长了,放了也不肯走。朕用柱杖赶它走,它也不走。朕已把你的名字刻在杖头上,以牢记你的谏劝。”
但是自从宋徽宗政和年间,重用了奸臣蔡京以后,情况就大变了。
蔡京的长子蔡攸,是个很有心机的人。宋徽宗没有当皇帝前,封为端王,当时蔡攸是个小官,每次端王上朝回来时,蔡攸在路上看到时,一定要下马拱立让路,日子久了,端王注意到他,打听他的名字,于是记住了蔡攸。到端王成为皇帝后,蔡攸遂得宠。有一次宋徽宗对蔡攸开玩笑说:“你要进点土产给朕。”蔡攸于是进送了一批花木,其中有一株橄榄树。橄榄树产于南方,汴京从未有过,宋徽宗十分高兴。这样开了头,蔡攸为了讨宋徽宗的欢心,就从南方搜求奇花异树怪石之类的东西,专人押送汴京献给宋徽宗。每次都要装几十船,果然甚得宋徽宗欢心。
蔡京、蔡攸父子既狼狈为奸,又相互勾心斗角。蔡京看到蔡攸献花石有宠,也跟了上来。蔡京在苏州为官时,结识了巨富朱冲、朱勔父子,回京时把这父子提拔为官,此时,便交代朱冲,将南方的珍异进献给皇帝。开始时,进了三株黄杨,见宋徽宗十分高兴,于是逐年增加,终于在崇宁四年十二月,正式在苏州成立了一个应奉局,由朱冲之子朱勔负责,专门运送南方各种奇石花树,用大船编组水运,每十只船左右编为一组,称为一纲,所以又叫“花石纲。”应奉局成立后,装运花石的大船不绝于道,由于采集过多,还大量动用运粮食的官船来运花石。朱勔也因此而提升为防御使,他部下的那些装运花石纲有功的狗腿子,也都成了南方各地刺史、郡守。
这些宝货一旦当权,怎么会千得出好事来?整天忙的就是寻找花、石。百姓家中只要有一石一木比较可观的,他们就派军士到这些人家中,用黄绢做上记号,准备日后运送。装运之前,倘若花、木、石头稍有损坏,就要办百姓的罪。装运时,则破屋拆墙,以保证花、石不受损坏。南方百姓不堪受虐,相约不再种花蓄石。在蔡京、蔡攸、朱勔等人倡导的风气下,天下争献花石,有太湖、灵壁、慈豁、武康诸石,两浙花木、杂木、海错(各类海产),福建异花、荔枝、龙眼、橄榄,海南椰子,湖湘木竹、文竹,江南诸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宋英宗(1063-1067)当政期间,龙图阁学士兼侍讲司马光编了战国时君臣事迹八卷,取名《通志》,献给宋英宗御览。宋英宗看了以后,觉得很好,下诏要司马光系统编写历代君臣事迹。于是司马光奏书,说明编《通志》的宗旨是:因为看到纪传体的史书,文字过于繁多,帝王日理万机,难以全读,所以用编年的办法,从正史和其他书籍中,选取凡是有关国家盛衰,生民休戚的材料,编写成书,使得帝王读此书时,只花费不多时间而闻见甚博。但是由于个人力量太微薄,徒有其志而收效甚微,仅完成战国部分,所以希望皇上能增加入力。宋英宗同意,专门在秘阁设立一个局,由司马光负责,编写《通志》,参加编写的还有刘敞、刘攽兄弟和范纯仁等人。
宋英宗于治平四年去世,宋神宗(1067-1085)即皇帝位后,从当年十月开始,命司马光给他进读《通志》,并且赐名为《资治通鉴》,还亲自为《资治通鉴》写了序,交代司马光说,一旦《资治通鉴》全书完成后,要把他所写的序放入书中。
此后,宋神宗一直坚持听司马光进读《资治通鉴》,并且对司马光说:“只要听到你进读此书,朕终日都没有倦意。”
《资治通鉴》全书经过了十九年才完成。内容包括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这本书此后一直是史书中的经典著作。
(取材自《宋史·本纪·英宗》、《宋史·本纪·神宗》、《宋史·司马光》、《续资治通鉴·宋纪六十四——六十六·英宗治平三年至神宗熙宁元年》)
28.花石纲
宋徽宗赵佶(1100-1125),是宋哲宗赵煦(1085-1100)的弟弟,宋哲宗无子,皇太后向氏主张立赵佶为皇帝。
宋徽宗执政初年,也注意接受大臣谏劝。宋徽宗喜欢在内苑中养畜珍禽异兽,左司谏曾公望上书力言:皇上刚登基,不宜爱好禽兽。过了几天,宋徽宗召见曾公望说:“联已将珍禽异兽全放掉了,只有一只白鹇(白雉),养的时间长了,放了也不肯走。朕用柱杖赶它走,它也不走。朕已把你的名字刻在杖头上,以牢记你的谏劝。”
但是自从宋徽宗政和年间,重用了奸臣蔡京以后,情况就大变了。
蔡京的长子蔡攸,是个很有心机的人。宋徽宗没有当皇帝前,封为端王,当时蔡攸是个小官,每次端王上朝回来时,蔡攸在路上看到时,一定要下马拱立让路,日子久了,端王注意到他,打听他的名字,于是记住了蔡攸。到端王成为皇帝后,蔡攸遂得宠。有一次宋徽宗对蔡攸开玩笑说:“你要进点土产给朕。”蔡攸于是进送了一批花木,其中有一株橄榄树。橄榄树产于南方,汴京从未有过,宋徽宗十分高兴。这样开了头,蔡攸为了讨宋徽宗的欢心,就从南方搜求奇花异树怪石之类的东西,专人押送汴京献给宋徽宗。每次都要装几十船,果然甚得宋徽宗欢心。
蔡京、蔡攸父子既狼狈为奸,又相互勾心斗角。蔡京看到蔡攸献花石有宠,也跟了上来。蔡京在苏州为官时,结识了巨富朱冲、朱勔父子,回京时把这父子提拔为官,此时,便交代朱冲,将南方的珍异进献给皇帝。开始时,进了三株黄杨,见宋徽宗十分高兴,于是逐年增加,终于在崇宁四年十二月,正式在苏州成立了一个应奉局,由朱冲之子朱勔负责,专门运送南方各种奇石花树,用大船编组水运,每十只船左右编为一组,称为一纲,所以又叫“花石纲。”应奉局成立后,装运花石的大船不绝于道,由于采集过多,还大量动用运粮食的官船来运花石。朱勔也因此而提升为防御使,他部下的那些装运花石纲有功的狗腿子,也都成了南方各地刺史、郡守。
这些宝货一旦当权,怎么会千得出好事来?整天忙的就是寻找花、石。百姓家中只要有一石一木比较可观的,他们就派军士到这些人家中,用黄绢做上记号,准备日后运送。装运之前,倘若花、木、石头稍有损坏,就要办百姓的罪。装运时,则破屋拆墙,以保证花、石不受损坏。南方百姓不堪受虐,相约不再种花蓄石。在蔡京、蔡攸、朱勔等人倡导的风气下,天下争献花石,有太湖、灵壁、慈豁、武康诸石,两浙花木、杂木、海错(各类海产),福建异花、荔枝、龙眼、橄榄,海南椰子,湖湘木竹、文竹,江南诸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