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世界文学历程》张良村_等编章节目录 > 第四节 加西亚·马尔克斯

第四节 加西亚·马尔克斯

《世界文学历程》张良村_等编作者:《世界文学历程》张良村_等编 2017-01-24 00:35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一),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作家,擅长表现拉美土著文化和孤独状态。

    1928年3月6日,加西亚·马尔克斯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省陈卡塔镇的一个医生家中。他自幼在外祖父家长大。外祖父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前革命军上尉,思想激进,性格倔强,为人善良。外祖母博古通今,善讲印地安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他7岁开始阅读《一千零一夜)。12岁时随父母迁居首都波哥大就读于教会学校。18岁时,他考入国立波哥大大学法律系,并加入自由党。1948年,在他20岁时,自由党与保守党发动内战,社会动乱,他辍学不久进入新闻界,担任《观察家报》记者,并在这家报纸的副刊总编辑、哥伦比亚先锋派文学创始人爱德华多·萨拉梅亚·博尔达(1907——1968)的引导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从1954年起,他担任该报驻欧洲记者。1960年任古巴拉丁社驻联合国记者。197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称号;1972年获拉美文学最高奖——委内瑞拉加列戈斯文学奖;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这是“因为他的长短篇小说把幻想和现实融为一体,勾画出一个丰富多来的想象中的世界,反映了拉丁美洲大陆的生活和斗争”。同年他获哥伦比亚语言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他被认为是“继西班牙黄金时代的天才们之后,继巴勃罗·聂鲁达之后最伟大的天才”。

    早在1947年,加西亚·马尔克斯就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第三次忍耐》。小说写一个7岁的男孩因伤寒夭折,但医生一直保存着他的生命。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他在棺材里一直长到25岁,即将经历“第二次死亡”。这时,他因肌体腐烂发臭将被掩埋,他感到莫大恐惧,觉得自己将同棺材一起变为尘土,化作树木,他因此而获得新生,但必须经历“第三次忍耐”。小说显示了作家善于将虚幻与现实融为一体的技巧,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

    1955年他发表了短篇小说《周末后的一天})和《伊萨贝尔在马孔多观雨时的独白》,短篇小说集《蓝宝石般的眼睛》,中篇小说《枯枝败叶》和《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等。其中《周末后的一天》获哥伦比亚文艺家协会奖。小说写马孔多的奇特现实:炎热的七月,群鸟破窗自杀,死鸟遍布全镇,寡妇雷贝卡异常烦恼;见过魔鬼的老神父伊萨贝尔通过三个平凡而奇特的现实人的生活,用“流浪的犹太人”的典故点明了人间缺少同情的主题。小说具有浓烈的魔幻现实主义气息。其中的地点、人物与后来的许多作品相关。《枯枝败叶》写马孔多这个神话王国中上校和他的子孙们孤独的生活。有人把这部小说看成是《百年孤独》的前身。《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写一位曾经屡建战功,内战后失势的退休上校被社会遗弃,但对政府仍抱幻想,等了15年都没有接到领取退休金的通知,老妻饿死,儿子被乱枪打死,穷困潦倒,十分凄惨。小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冷漠无情。

    60年代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黄金时代,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1962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格兰德大妈的葬礼》及中篇小说《恶时辰》。前者用夸张的笔调揭露了拉丁美洲的独裁统治。格兰德大妈20岁时就开始在马孔多实行残暴的母权制度,在位92年后去世。葬礼热闹非凡,教皇、总统都出席了。而她的九名侄儿侄女却为争夺她的遗产而拼死斗争,一切混乱不堪,只好等待明天“星期三,清道夫来把葬礼留下的污泥浊水扫荡干净,令其万劫不复”。《恶时辰》写一个城镇由于出现揭人**和诽谤别人的匿名帖子而酿成的悲剧。

    1966年,他发表了电影文学剧本《死亡的时刻》。1967年,他轰动文坛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问世。1972年,他以小说的形式发表了电影文学剧本《纯贞的埃伦蒂拉与残忍的祖母——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悲惨故事》。作品叙述一个14岁的小姑娘被贪财的祖母逼为娼妓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1975年,他的第二部长篇《家长的没落》问世。这部作品被美国《时代》周刊推荐为1976年世界10大优秀作品之一。它用“多人称独白”的手法讲述了独裁者尼卡诺尔的一生,以此抨击拉美的独裁统治。这个在位的暴君已100多岁了,手僵化得像石头。他有数不清的情妇和5000个儿子。他怀疑一切,动辄杀人。有次遇刺,竟把守卫将军烤熟端上餐桌。他昏庸无能而又随心所欲,致使外成专权,贪官污吏横行,搞得天怒人怨。他的第一夫人和太子被60条狗吃掉后,他就乱杀无辜。他挥霍无度,横征暴敛,致使国库空虚,于是把一切专利卖给外国人。三军哗变时,他推出心腹作替罪羊,之后又全国戒严,杀戮一切不满的人,弄得陈尸遍野,瘟疫流行,吓跑了外国驻军。他们撤走时连该国的住宅、草皮都编号装箱运走,全国只剩下一片荒原。尼卡诺尔最终困死在空室中。

    1981年,加西亚·马尔克斯发表了中篇小说《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讲述了一个由于谣传和猜测致使无辜者惨遭杀害的故事,揭露了陈规陋习对人们心灵的毒害。青年工程师巴西亚多看中了屠夫的妹妹安赫拉,新婚之夜,新郎发现新娘不是处女,于是责打并逐回娘家,自己也离开此地。两个做屠夫的哥哥迫使妹妹讲出了破坏她贞洁的男人纳赛尔。兄弟俩到处张扬要干掉纳赛尔。张扬久了,人们反而不当一回事,结果纳赛尔被屠户杀死。安赫拉被休回家后,仍爱着巴西亚多,每周给他写封信,如此十年不见回信。突然有天巴西亚多带着箱子来看安赫拉,箱子里装的是上千封没有拆开的安赫拉的信。小说采取多角度叙述的记录体手法。

    1984年,他发表了获诺贝尔文学奖后的第一部作品——电影文学剧本《绑架》,描写了尼加拉瓜桑地诺民族阵线领导人绑架政府要员的经过,展示了反动政权垮台后举国欢庆的热烈场面;

    1985年,他的第三部长篇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问世。作品以男女主人公阿里萨与达萨的恋爱为主线,展示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哥伦比亚的沿海城市生活、社会变迁和时代风气,反思了人们的偏见与情感。18岁的阿里萨与14岁的达萨相爱5年。由于达萨把握不住自己的感情,嫁给了一个名声显赫的医生,虽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但又忘不了阿里萨的真诚爱情。阿里萨因找不到一个能替代达萨在他心目中位置的女人而一直未娶。53年后,医生去世,年已76岁的阿里萨才有可能与72岁的达萨重续旧情,但又因大老而不果。在这部小说里,作家融入了父亲埃里希赛·加西亚和母亲路易莎·马尔克斯的爱情故事与生活细节。这部小说是他迄今篇幅最长的作品,发表后再次轰动世界,被评论界认为写了一个完整的人生观和历史的种种意想不到的突变。

    80年代,加西亚·马尔克斯还发表了长篇小说《迷宫里的将军》(1988)等作品。

    《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作品一问世就震惊了整个西语文坛,当年发行500万册,很快被译成多种文字,流行世界,现已再版上百次,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在拉丁美洲引起了一场文学地震”。

    《百年孤独》写了西班牙移民的后代布恩蒂亚家族的兴衰与马孔多由开拓到繁荣、再次毁灭的历史。

    何塞·阿卡迪奥·布恩蒂亚与妻子乌苏拉为了逃避鬼魂的干扰,带着一群不安现状的年轻人,离开了原来居住的印地安村子,去遥远的海边寻找一片乐土。旅途中,乌苏拉生下一个孩子,起名也叫何塞·阿卡迪奥。两年后,这群历尽千辛万苦的开拓者终于在一条河边定居下来,何塞根据自己做的梦,把这块地方命名为“马孔多”。从此,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就在马孔多延续了百年的历史。

    随着马孔多与外界的联系扩大,马孔多很快由原来的人烟绝迹发展成热闹的小镇。布恩蒂亚是主宰这个小镇命运的家长。马孔多百年间经历了氏族统治、封建统治和殖民统治等变化。布恩蒂亚家庭七代人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老布恩蒂亚终日钻研炼金术,成了疯子,被绑在院中栗树下死去。乌苏拉为整个家族辛劳了一生,活了125岁,六代同堂,后随着家族的衰落而去世。长子何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