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加西亚·马尔克斯(2/2)
《《世界文学历程》张良村_等编》作者:《世界文学历程》张良村_等编 2017-01-24 00:35
·阿卡迪奥与用纸牌算命的女人特内拉私通,生了儿子阿卡迪奥;次子奥雷连诺也和特内拉私通,生了儿子奥雷连诺·何塞。奥雷连诺是自由党人,后来成了革命军少校,在持续20年的内战中,他发动过32次武装起义,全都失败了。他和17个女人生了17个都叫奥雷连诺的儿子。自由党失败后,17个儿子全被打死,他意志消沉,遭人暗杀。阿玛兰达是乌苏拉的女儿,终生未嫁,后与侄儿**。侄儿在一次看电影时被军人打死;阿玛兰达则以一天到晚织裹尸布度过余生。阿卡迪奥一度主宰马孔多,胡作非为,后被保守党人打死。他与食品店女儿圣索菲亚同居生了一女二男。女儿雷梅苔丝终年**,只有外出才罩上筒裙。她美貌绝伦,人称“俏姑娘”,凡是看上她的男人都会死去。她在一次收床单时随风升天而去。双胞胎何塞·阿卡迪奥第二和奥雷连诺第二都和卖彩票的寡妇佩特拉私通。美国香蕉园的庄园主残酷压榨工人。阿卡迪奥第二组织工人罢工,结果被当地政府协同美国大资本家派兵镇压,死伤数千人。奥雷连诺第二在狂欢节冲突中,从枪林弹雨中抢回扮女王的乡下姑娘菲南达,婚后生下二女一男。大女儿梅梅·雷梅苔丝与一工人偷情,怀孕后被父亲送去꿜方修道院,生下一子叫奥雷连诺。儿子何塞·阿卡迪奥想当神父,发现几袋金币而被人害死。小女儿阿玛兰达·乌苏拉在比利时留学回来,后与姐姐梅梅的私生子奥雷连诺**,生下的一个长猪尾巴的孩子被一群蚂蚁吃掉。
布恩蒂亚家族的第六代孙奥雷连诺终于破译了吉卜寒人留下的羊皮书,上面有百年前吉卜赛人对布恩蒂亚家庭的预言:家庭的第一个人被绑在一棵树上死去,最后一个人会被蚂蚁吃掉。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果然与吉卜赛人的预言一致。
天降滂沦大雨,持续4年11个月零两天,马孔多又成了一片原始荒原。
加西亚·马尔克斯曾经在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仪式上指出,《百年孤独》这部小说主要是表现“拉丁美洲的孤独”。作家力图通过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经历以及马孔多由开拓、发展到毁灭,写出哥伦比亚及整个拉丁美洲愚昧落后、与世隔绝和被殖民人侵的屈辱历史,从而启发人们思考:造成马孔多百年孤独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彻底摆脱这种孤独?
马孔多就是哥伦比亚和拉丁美洲的缩影。老布恩蒂亚未来前,这里是人烟绝迹的沼泽、荒原。逃亡者们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在此建立了偏僻落后、孤独蒙昧的马孔多。若干年后,马孔多繁荣起来,成了市镇,有了商店,来了外国人。火车开来了,带来了外部的文明,电灯使人们惊奇,电影使人们痛苦。美国联合果品公司在哥伦比亚农村开办香蕉园,坐小汽车的美国经理来到马孔多,马孔多被闹得天翻地覆,政府协助外国经理派军队镇压了工人起义,把3000多尸体用火车运到海边,丢进大海,并说从未发生过屠杀,也没有美国经理这个人。马孔多的这些历史变迁,真实地展示了哥伦比亚及整个拉丁美洲的移民垦殖、党派斗争、独立革命、殖民人侵、大屠杀和资本主义渗透等历史演变。布恩蒂亚家庭的神奇经历与不幸,是印地安人历史文化的再现和拉美民族命运的浓缩。所以《百年孤独》通过马孔多的变迁和布恩蒂亚家庭的经历,揭露和批判了哥伦比亚国内外反动独裁政权的残暴和美国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预示了拉美人民将告别愚昧、孤独,走向觉醒与文明。
造成马孔多“孤独”的原因是什么?用作者的话来讲是“源于爱的缺乏”。作品明确指出:“这一家人没有热爱他人的习惯”。作家又曾指出:“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从以上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自白中,我们知道了作品的用意,要结束哥伦比亚和拉丁美洲“百年孤独”的历史,只有依靠人民团结起来,形成统一的巨大力量。《百年孤独》里的那场4年11个月零两天的飓风暴雨,就象征着人类进步和文明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生力量。只有凭借这股摧枯拉朽的新生力量,拉丁美洲愚昧落后、与世隔绝的历史才会结束;拉美人民孤独、阴暗的心境才会改变。小说最后一句“遭受百年孤独的家庭,注定不会在大地上出现第二次了”,预示了旧的、与世隔绝的、黑暗的拉丁美洲必将消亡,新的、开放的、光明的拉丁美洲必将诞生。
《百年孤独》中的人物近百个。他们个性鲜明,又都具有现实性的神奇色彩。其中乌苏拉和奥雷连诺最为重要。
乌苏拉是贯穿全书的主人公,活了125岁。布恩蒂亚六代同堂中,她是年纪最大的人。她既是布恩蒂亚家族的顶梁柱,又是马孔多的创建者和最有权威的女族长,同时也是作家精心塑造的一个典型人物。加西亚·马尔克斯说:“乌苏拉是我心目中的理想女人,是我描绘女人的楷模。”在乌苏拉的身上,集中了拉美妇女的优秀品德。她勤劳朴实,干练聪慧,极有魄力,她为布恩蒂亚家庭的兴旺发达和马孔多的繁荣昌盛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除从早到晚操劳家务外,她还经营糖果业,使家庭的兴旺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是她在寻找失踪的儿子时和外部世界取得了联系,带回大批商品,使马孔多迅速繁荣起来。她支持儿子的正义事业,当儿子失败被判死刑时,她强行探监并带去手枪,让儿子越狱;当儿子一旦掌权实行恐怖统治时,她又组织妇女起来反抗。当她得知孙子在镇上作成作福时,她用鞭子将孙子赶走,自己临政,使马孔多恢复昔日的繁荣。她在百岁之后仍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旺盛的精力,甚至在双目失明的晚年,还用其他感官干着力所能及的事情,关心着家庭和马孔多的情况。她一去世,布恩蒂亚家庭就急剧衰败了。
奥雷连诺是布恩蒂亚家庭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他在娘肚子里就会啼哭,睁着眼睛出世,并且从小就有预知事物的特异功能。正义感使他由一个能工巧匠成为了争取民主自由的革命军司令、反对殖民统治的民族英雄。他率领部队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他发动过32次武装起义,32次都遭失败。他遭到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一次枪决,但都幸免于难。但他自身的弱点和历史的局限,使他重新回到手工作坊,敲敲打打做他的首饰匠。他的悲剧表明,缺乏明确斗争目标和远大社会理想的蛮干,最终是注定要失败的。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作家遵循“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创作原则,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使读者从这种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画面中,获得一种“似真非真,似假非假”的艺术感受。小说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相结合。作家把现实与神话、传说、梦幻杂糅在奇谲多变的情节发展之中,打破客观世界与主现世界、人间与鬼域的界限,置人物于更广阔的天地中,使人物、事件具有跨时空的更大容量。如1928年的一次大罢工是哥伦比亚的历史真实。作家在小说中描写政府镇压了香蕉园工人的罢工,几千人被屠杀,尸体装了200节车厢,唯有阿卡迪奥第二死里逃生。他回到家乡一问,大家竟然都不知道这件事,弄得他也怀疑起自己的经历来。读者透过这真真假假的描写,看到了政府掩盖大屠杀的罪行。小说还大量描写了人鬼往来等荒诞现象。那里的鬼很和善,会老,甚至还会死;一锅冷水会不火而沸;被杀的人的血会穿街过巷,登堂入室向亲人传递消息,然后又原路返回;听太阳的声音就知道是星期几;钟声能使淹死的人浮到水面上来。等等。这些神话传说,荒诞不经的描写是印地安古老文化的真实反映,愚昧落后的马孔多人是深信不疑的,这些荒诞离奇的描写也与“孤独”的马孔多融为了一体。小说写出了拉丁美洲与世隔绝、愚昧落后的历史真实。
第二、象征、暗示手法的大量运用。如全村得健忘症,为了生活,人们不得不在各种物品上贴上标签。如在牛身上贴的标签是:“这是牛,每天要挤它的奶,要把奶煮开加上咖啡才能做成牛奶咖啡。”这类例子很多。作家这样写的目的是暗示大家要牢记容易被人遗忘的历史。象征的例子更多,如俏姑娘象征不可侵犯的美;带猪尾巴的孩子象征新老殖民主义和独裁者奴役下的畸形社会;卷走马孔多的那场大风暴象征不可战胜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生力量。
布恩蒂亚家族的第六代孙奥雷连诺终于破译了吉卜寒人留下的羊皮书,上面有百年前吉卜赛人对布恩蒂亚家庭的预言:家庭的第一个人被绑在一棵树上死去,最后一个人会被蚂蚁吃掉。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果然与吉卜赛人的预言一致。
天降滂沦大雨,持续4年11个月零两天,马孔多又成了一片原始荒原。
加西亚·马尔克斯曾经在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仪式上指出,《百年孤独》这部小说主要是表现“拉丁美洲的孤独”。作家力图通过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经历以及马孔多由开拓、发展到毁灭,写出哥伦比亚及整个拉丁美洲愚昧落后、与世隔绝和被殖民人侵的屈辱历史,从而启发人们思考:造成马孔多百年孤独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彻底摆脱这种孤独?
马孔多就是哥伦比亚和拉丁美洲的缩影。老布恩蒂亚未来前,这里是人烟绝迹的沼泽、荒原。逃亡者们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在此建立了偏僻落后、孤独蒙昧的马孔多。若干年后,马孔多繁荣起来,成了市镇,有了商店,来了外国人。火车开来了,带来了外部的文明,电灯使人们惊奇,电影使人们痛苦。美国联合果品公司在哥伦比亚农村开办香蕉园,坐小汽车的美国经理来到马孔多,马孔多被闹得天翻地覆,政府协助外国经理派军队镇压了工人起义,把3000多尸体用火车运到海边,丢进大海,并说从未发生过屠杀,也没有美国经理这个人。马孔多的这些历史变迁,真实地展示了哥伦比亚及整个拉丁美洲的移民垦殖、党派斗争、独立革命、殖民人侵、大屠杀和资本主义渗透等历史演变。布恩蒂亚家庭的神奇经历与不幸,是印地安人历史文化的再现和拉美民族命运的浓缩。所以《百年孤独》通过马孔多的变迁和布恩蒂亚家庭的经历,揭露和批判了哥伦比亚国内外反动独裁政权的残暴和美国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预示了拉美人民将告别愚昧、孤独,走向觉醒与文明。
造成马孔多“孤独”的原因是什么?用作者的话来讲是“源于爱的缺乏”。作品明确指出:“这一家人没有热爱他人的习惯”。作家又曾指出:“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从以上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自白中,我们知道了作品的用意,要结束哥伦比亚和拉丁美洲“百年孤独”的历史,只有依靠人民团结起来,形成统一的巨大力量。《百年孤独》里的那场4年11个月零两天的飓风暴雨,就象征着人类进步和文明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生力量。只有凭借这股摧枯拉朽的新生力量,拉丁美洲愚昧落后、与世隔绝的历史才会结束;拉美人民孤独、阴暗的心境才会改变。小说最后一句“遭受百年孤独的家庭,注定不会在大地上出现第二次了”,预示了旧的、与世隔绝的、黑暗的拉丁美洲必将消亡,新的、开放的、光明的拉丁美洲必将诞生。
《百年孤独》中的人物近百个。他们个性鲜明,又都具有现实性的神奇色彩。其中乌苏拉和奥雷连诺最为重要。
乌苏拉是贯穿全书的主人公,活了125岁。布恩蒂亚六代同堂中,她是年纪最大的人。她既是布恩蒂亚家族的顶梁柱,又是马孔多的创建者和最有权威的女族长,同时也是作家精心塑造的一个典型人物。加西亚·马尔克斯说:“乌苏拉是我心目中的理想女人,是我描绘女人的楷模。”在乌苏拉的身上,集中了拉美妇女的优秀品德。她勤劳朴实,干练聪慧,极有魄力,她为布恩蒂亚家庭的兴旺发达和马孔多的繁荣昌盛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除从早到晚操劳家务外,她还经营糖果业,使家庭的兴旺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是她在寻找失踪的儿子时和外部世界取得了联系,带回大批商品,使马孔多迅速繁荣起来。她支持儿子的正义事业,当儿子失败被判死刑时,她强行探监并带去手枪,让儿子越狱;当儿子一旦掌权实行恐怖统治时,她又组织妇女起来反抗。当她得知孙子在镇上作成作福时,她用鞭子将孙子赶走,自己临政,使马孔多恢复昔日的繁荣。她在百岁之后仍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旺盛的精力,甚至在双目失明的晚年,还用其他感官干着力所能及的事情,关心着家庭和马孔多的情况。她一去世,布恩蒂亚家庭就急剧衰败了。
奥雷连诺是布恩蒂亚家庭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他在娘肚子里就会啼哭,睁着眼睛出世,并且从小就有预知事物的特异功能。正义感使他由一个能工巧匠成为了争取民主自由的革命军司令、反对殖民统治的民族英雄。他率领部队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他发动过32次武装起义,32次都遭失败。他遭到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一次枪决,但都幸免于难。但他自身的弱点和历史的局限,使他重新回到手工作坊,敲敲打打做他的首饰匠。他的悲剧表明,缺乏明确斗争目标和远大社会理想的蛮干,最终是注定要失败的。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作家遵循“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创作原则,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使读者从这种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画面中,获得一种“似真非真,似假非假”的艺术感受。小说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相结合。作家把现实与神话、传说、梦幻杂糅在奇谲多变的情节发展之中,打破客观世界与主现世界、人间与鬼域的界限,置人物于更广阔的天地中,使人物、事件具有跨时空的更大容量。如1928年的一次大罢工是哥伦比亚的历史真实。作家在小说中描写政府镇压了香蕉园工人的罢工,几千人被屠杀,尸体装了200节车厢,唯有阿卡迪奥第二死里逃生。他回到家乡一问,大家竟然都不知道这件事,弄得他也怀疑起自己的经历来。读者透过这真真假假的描写,看到了政府掩盖大屠杀的罪行。小说还大量描写了人鬼往来等荒诞现象。那里的鬼很和善,会老,甚至还会死;一锅冷水会不火而沸;被杀的人的血会穿街过巷,登堂入室向亲人传递消息,然后又原路返回;听太阳的声音就知道是星期几;钟声能使淹死的人浮到水面上来。等等。这些神话传说,荒诞不经的描写是印地安古老文化的真实反映,愚昧落后的马孔多人是深信不疑的,这些荒诞离奇的描写也与“孤独”的马孔多融为了一体。小说写出了拉丁美洲与世隔绝、愚昧落后的历史真实。
第二、象征、暗示手法的大量运用。如全村得健忘症,为了生活,人们不得不在各种物品上贴上标签。如在牛身上贴的标签是:“这是牛,每天要挤它的奶,要把奶煮开加上咖啡才能做成牛奶咖啡。”这类例子很多。作家这样写的目的是暗示大家要牢记容易被人遗忘的历史。象征的例子更多,如俏姑娘象征不可侵犯的美;带猪尾巴的孩子象征新老殖民主义和独裁者奴役下的畸形社会;卷走马孔多的那场大风暴象征不可战胜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