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章节目录 > 5.忽必烈汗的统治

5.忽必烈汗的统治(2/2)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作者: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2017-01-24 00:14
因为戴密微名为《南宋陵墓》的论文,⑦是在60年前发表的。傅海波在《蒙古统治下的中国》中的论文里,已对杨发掘宋陵的作用做了新的评价。⑧

    ① [379]查尔斯·A.彼德森:《旧幻想与新现实:1217—1234年宋的对外政策》;[378]《1211—1217年宋对蒙古入侵北方的最初反应》。 ② [632]祥迈:《辨伪录》,《大正新修大藏经》,卷52,第751—781页。 ③ [633]念常:《佛祖历代通载》,《大正新修大藏经》,卷49,第477—735页。 ④ [436]卡米耶·塞松:《南诏野史》(巴黎,1904年版)。 ⑤ [641]无名氏:《元高丽纪事》,《史料丛编》四编(台北,1972年版)。 ⑥ [639]无名氏:《大元仓库记》,《史料丛编》四编(台北,1972年版)。 ⑦ [638]无名氏:《大元马政记》,《史料丛编》四编(台北,1972年版)。 ⑧ [637]无名氏:《大元海运记》,《史料丛编》四编(台北,1972年版)。 ⑨ 见本书“书目介绍”第805页注释③、④、⑤,第806页注释①、②。 ① [87]克里斯托弗·道森编:《出使蒙古记》(纽约,1955年版)。 ② [415]威廉·柔克义:《鲁不鲁乞东游记》(伦敦,1900年版)。 ③ [328]慕阿德、伯希和:《马可·波罗游记》(伦敦,1938年版)。 ④ [326]慕阿德:《马可·波罗游记别注》(坎布里奇,1957年版);[373]伯希和:《〈马可·波罗游记〉注释》,3卷(巴黎,1958—1973年版)。 ⑤ [361]里奥剌多·奥勒斯基:《马可·波罗的亚洲》(伯克力,1960年版)。 ⑥ [434]克劳斯·萨噶斯特译:《白史》(威斯巴登,1976年版)。 ⑦ [32]查尔斯·R.鲍登译:《蒙古编年史阿勒坦·脱卜赤》(威斯巴登,1955年版)。 ⑧ [416]罗列赫译:《青史》,第2版(德里,1976年版)。 ⑨ [40]沃利斯·布治译:《叙利亚编年史》,2卷(伦敦,1932年版)。 ⑩ [37]约翰·A.波义耳在《小亚美尼亚国王海都出使蒙哥汗廷纪行》一文中,对此游记做了说明。 ① [426]莫里斯·罗沙比:《忽必烈汗:他的生活和时代》(伯克力和洛杉机,1988年版)。 ② [425]莫里斯·罗沙比:《忽必烈汗和他家族的妇女》。 ③ [424]莫里斯·罗沙比:《关于少数民族的中国神话:对忽必烈的个案研究》。 ④ [810]周良霄:《忽必烈》(长春,1986年版)。 ⑤ [244]胜藤猛:《忽必烈汗》(东京,1966年版)。 ⑥ [767]李唐:《元世祖》(台北,1978年版)。 ⑦ [366]爱宕松男:《忽必烈汗》(东京,1941年版)。 ⑧ [853]萧启庆:《忽必烈时代“潜邸旧侣”考》。 ⑨ [828]姚从吾:《忽必烈汗对于汉化态度的分析》。 ⑩ [839]夏光南:《元代云南史地丛考目录》(上海,1935年版)。 ① [214]石田干之助:《关于元之上都》。 ② [475]斯坦哈特:《中国的帝都规划》,第150—154页。 ③ [250]S.V.吉谢列夫编:《古代蒙古城市》(莫斯科,1965年版)。 ④ [110]戴维·M.法夸尔:《元代政府的结构与职能》。 ⑤ [126]傅海波:《从部落领袖到至高无上的皇帝和神:元代的正统观念》(慕尼黑,1978年版)。 ⑥ 见[441]舒尔曼:《元代经济结构:〈元史〉卷93—94译注》(坎布里奇,1956年版)和[442]《13世纪蒙古的贡纳制》。 ⑦ [17]有高岩:《元代农民的生活》。 ⑧ [292]罗荣邦:《忽必烈时期(1260—1294年)关于粮食运输的争论》。 ⑨ [879]鞠清远:《元代系官匠户研究》。 ⑩ [840]翁独健:《斡脱杂考》。 ① [195]萧启庆:《元代的军事制度》(坎布里奇,1978年版)。 ② [300]冈瑟·曼戈尔德:蒙古统治下的中**事制度》(班贝格,1971年版)。 ③ [63]陈恒昭:《蒙古统治下的中国法律传统》(普林斯顿,1979年版)。 ④ [412]保尔·拉契内夫斯基:《元法典》,4卷(巴黎,1937—1985年版)。 ⑤ [55]陈学霖和威廉·T.德巴里编:《元代思想:蒙古统治下的中国思想和宗教》(纽约,1982年版)。 ⑥ 见[348]野上俊静:《元代道佛二教的争执》和[349]《关于元代的宣政院》二文。 ⑦ [410]保尔·拉契内夫斯基:《蒙古大汗和佛教》(莱比锡,1954年版)。 ⑧ [497]约瑟夫·蒂洛:《蒙古时期的佛道之争》。 ⑨ [377]L.毕达克:《吐蕃与宋、蒙古的关系》。 ⑩ [143]傅海波:《元代中国的吐蕃人》。 ① [41]E.A.沃利斯·布治:《中国皇帝忽必烈汗的僧侣》(伦敦,1928年版)。 ② 詹姆斯·A.蒙哥马利译:《亚巴拉哈三世史》(纽约,1927年版)。 ③ [384]尼古拉·鲍培:《蒙古八思巴字文献》(戚斯巴登,1957年版)。 ④ [340]中野美代子前揭书。 ⑤ [80]詹姆斯·I.克伦普:《忽必烈汗时期的中国戏剧》(塔克森,1980年版)。 ⑥ [539]斯蒂芬·H.韦斯特:《北戏发展中的蒙古影响》。 ⑦ [282]李雪曼和何惠鉴:《蒙古统治下的中国艺术:元代(1279—1368年)》(克利夫兰,1968年版)。 ⑧ [45]詹姆斯·卡希尔:《山水画:元代(1279—1368年)的中国画》(纽约,1976年版)。 ⑨ [307]玛格丽特·梅得利:《元代瓷器与硬陶器》(纽约,1974年版)。 ⑩ [181]威廉·亨索恩:《高丽:蒙古的入侵》(莱登,1963年版)。 ① [190]Hori Kyotsu:《蒙古入侵和镰仓幕府》(哥伦比亚大学1967年博士论文)。 ② 关于蒙古入侵的研究,日本有很多成果。经典性的研究是[207]池内宏的《元寇的新研究》(东京,1931年版)。近年的论著有[546]山口修的《蒙古袭来》(东京,1964年版,1979年再版);[179]旗田巍的《元寇:蒙古帝国的内部事务》(东京,1965年版);[4]阿部征宽:《元寇袭来》(东京,1980年版);[5]相田二郎:《蒙古袭来之研究》(东京,1971年版)。[246] 川添昭二的《蒙古袭来研究史论》(东京,1977年版),对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历史分析。亦见[216]石井进《中世纪日本》的有关章节, 载《剑桥日本史》第3卷(坎布里奇,1990年版),第131—148页。 ③ [85]窦德士:《从蒙古帝国到元朝:帝国在蒙古和中亚统治形式的变化》。 ④ [114]傅海波:《阿合马在忽必烈时期经济发展方面的贡献》。 ⑤ [134]傅海彼:《从〈元史〉卷205〈奸臣传〉看忽必烈时期的畏兀儿政治家桑哥的活动》。 ⑥ [376]L.毕达克:《元代的吐蕃政治家桑哥》。 ⑦ [93]戴密微:《南宋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