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做强做大做久: 万向集团基因大解析章节目录 > 新一轮战略规划(2)

新一轮战略规划(2)(2/2)

做强做大做久: 万向集团基因大解析作者:夏伯尧 2017-01-13 12:12
不出去,一切从头开始。数年后,万向美国公司成功收购了1984年就把万向的产品销到美国的师傅公司和舍勒公司以及其他包括UAI在内的数家上市公司,成为美国中西部中资最佳企业(美国商务部门评定),倪频还受到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接见,中国领导人去美国访问时常常要接见他。

    但后来去美国工作的事却遥遥无期,我也不好经常去问鲁冠球。为了能让鲁冠球更好地了解自己,让他对我有信心,我决定以某种方式加盟万向,成为万向的员工。我在浙江社科院时一直就是不安分的,总是挖空心思想摆脱知识分子赤贫的状况,我不愿现在就看到自己一辈子的归宿,在社科院,像我的社会背景,到老最多也就是以一个研究员的身份退休了。我极力想改变自己的身份。

    要是当真让我马上选择辞掉社科院的工作全职进入万向,当时我真的下不了决心。要知道,不像1999年后即使是博士生进入民营企业工作也已经习以为常(1999年传化集团就进了两个博士;2004年杭州的万事利公司沈爱琴董事长的助理就是一个博士后),在1993年那样的年代里,高学历的毕业生进入乡镇企业工作还是很罕见的,对于还算是比较有社会地位的省级研究机构(工作很舒服,没压力)研究人员,如果辞职去乡镇企业工作,那肯定会被另眼相看的,也许会成为新闻。当我进入万向工作时,才了解到当时万向仅有四个科班大学毕业生(严格地说应该是2个,另2个已经走掉了),是每人花了一万元买的,因为当时大学毕业生作为国家干部是不能分配到乡镇企业的(可笑的是,当时乡镇企业居然归农业部管)。

    好在当初有停薪留职的政策,更何况,社科院不需要坐班,除了一周内2个半天出现以外,其他时间都是非常自由的,有时在半个月内2个半天不出现也没人来关心你的行踪,只要每年有2万字的成果就可以了,而这个工作量我2周就能完成,所以,当初在社科院我一点都没抱怨过收入低等等。于是我以兼职的身份进入万向工作,每周到万向工作4天。

    深度介入万向后,我很快发现了许多问题,一般来说,著名企业一般不像外界报道那样十全十美,总是存在一些不如意的地方。比如,集团公司有一个发展部,但其功能只是具体的事项,如负责子公司的生产计划制订,但计划总是脱离实际;有一个项目管理的功能,但其功能主要就是申报项目,没有超前的产业研究和规划功能;发展部也缺乏战略研究、战略管理的功能;同时整个集团缺乏一个信息管理功能。因此,在没有人给我布置具体工作的情况下,我给鲁冠球和伟鼎提了一个建议,就是考虑在集团总部成立一个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负责集团的战略和信息管理。这个提议得到了鲁冠球和伟鼎的首肯,但是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暂时没有设立,而我则暂时编入发展部主管战略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