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人物传记 > 杜甫评传章节目录 > 三、文学史观之三:"历代各清规"

三、文学史观之三:"历代各清规"

杜甫评传作者:杜甫评传 2017-02-13 11:47
    在上面两节中我们论述了杜甫对于文学遗产的态度,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艺术形式,杜甫都主张虚心地向前人学习,从而最大程度地借鉴前人的创作经验。那么,杜甫是不是一位复古主义者呢?他是不是象王勃、贾至等人那样因为推崇"三代文章"而认为后代文学每况愈下呢?回答是否定的。前面说过,社甫虽然将《诗经》、《楚辞》视作诗歌的最高典范,但是他绝不因此而轻视后代的文学。即使是对于当代的诗人,杜甫也多所褒奖推服,刘克庄云:

    杜公为诗家宗祖,然于前辈如陈拾遗、李北海,极其尊敬。于朋友如郑虔、李白、高适、岑参,尤所推让。白固对垒者。于虔则云:"德尊一代"、"名垂万古"。于适则云:"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又云:"独步诗名在。"于参则云:"谢脁每篇堪讽咏。"未尝有竞名之意。晚见《舂陵行》则云:"粲粲元道州,前贤畏后生。"至有"秋月、华星"之褒。其接引后辈又如此。名重而能谦,才高服善,今古一人而已。(《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六《诗话后集》)

    除了刘克庄提到的诗人之外,杜甫对王维、盂浩然、薛据、贾至、孟云卿、孔巢父、苏源明、毕曜、裴迪、薛华、严武、郑审、李之芳、苏涣等同时代诗人也多有赞叹,可见他对"不薄今人爱古人"这句话确是身体力行的。值得注意的是杜甫对初唐四杰的态度:戏为六绝句(其二)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其 三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①对于这两首诗,历代注家亦多歧说,郭绍虞先生作了很好的总结,前一首:"自来解此诗者有二歧说。谓为少陵讥哂四子者,赵次公、刘克庄、邵二泉诸人是也。谓为推尊四子者则自洪迈、葛立方以来诸家皆然。考杜《偶题》诗云:'后贤兼旧制,历代各清规。'所谓'历代各清规'者,正是'当时体'之绝妙解释。则所谓当时体者初无贬抑之意。且此六绝中又有'转益多师是汝师'之语,则知其于杨王四子亦在可师之列。故知谓子美笑王杨卢骆文体轻薄者妄也。然谓杜推尊四子,而以轻薄为文指后生嗤点之辈,则亦未当。赵注据《玉泉子》称'时人之议杨好用古人姓名谓之点鬼簿,骆好用数对谓之算博士',此正时人讥哂之证。唐史载裴行俭语称'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此又四子立身为文不免轻薄之证。故'轻薄为文'四字确为讥哂四子之语,但此非出于杜,而出于时人。故杜于四子,初无贬抑之意,而于时人之妄肆雌黄者,反不以为然也。"后一首:"是诗歧解关键所在,即在'尔曹'二字。以尔曹指卢王则定为贬辞,赵次公、邵二泉诸家是也。以尔曹指后生,则又为赞辞,自刘辰翁以来诸家皆然。按本诗语意若以尔曹指卢王,则先后不贯,且与少陵论诗宗旨亦不相类,故以尔曹指后生者为是。"的确,仕甫对初唐四杰一向都很重视,早在流寓秦州时就写过"举天悲富骆,近代借卢王"(《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的句子,而且这种看法与《戏为六绝句》之一中对庾信的高度评价是统一的。众所周知四杰是初唐诗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一方面,他们最早开始抵制南朝遗留下来的浮靡诗风,将诗歌题材由宫廷、台阁扩大到江山朔漠之间。另一方面,他们也继承了南朝诗人在丽辞、声律方面的成就,从而为诗歌形式的革新作出了贡献(尤其是五言律诗和七言歌行),语言风格也由绮丽转向清新。如果说陈子昂以大张旗鼓的革新主张而"横制颓波",那么四杰却是以改造南朝诗风的方式而"以故为新"的。所以王世贞说:"卢、骆、王、杨,号称四杰。词旨华靡,固沿陈、隋之遗。骨气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五言遂为律家正始。"(《艺苑言》卷四)陆时雍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诗镜总论》)也就是说,四杰的诗是南朝诗与盛唐诗之间的过渡,所以尚带有南朝诗风的痕迹。而且,四杰时代的诗歌水平在总体上早已被盛唐诗人所超越。这样,人们讥笑四杰就是难以避免的了。李商隐云:"沈宋裁辞矜变律,王杨落笔得良朋。当时自谓宗师妙,今日唯观属对能。"(《漫成五章》之一,《李义山诗集》卷六)不难推测,杜甫时代的人也容易有这种感觉。杜甫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具有清醒的历史意识,所以把四杰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予以评价。"当时体"三字就是这种历史意识的集中体现,杜甫其实比旁人更能看清四杰的不足之处,但他对四杰在唐诗发展过程中的贡献却给予极高的评价,并不因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