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广阔的时代画卷与深沉的内心独白 一、放荡齐赵:裘马清狂的青年诗人
《杜甫评传》作者:杜甫评传 2017-02-13 11:47
明人高棅在《唐诗品汇总叙》中说:"开元天宝间,则有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沈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之声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者也。"这些盛唐大诗人中,除了岑参之外,杜甫年龄最小。如果我们把杜甫在二十四岁时(开元二十四年,736)或稍后作《望岳》一诗视作他登上诗坛的标志,①那么其时孟浩然已四十八岁,李颀、王昌龄约四十六岁,①常建约四十多岁,②高适、王维三十六岁,③李白三十五岁,储光羲约三十一岁,④都已经蜚声诗坛了。杜甫诗才早熟,七岁即能作诗咏凤凰,虽说他没有象王维那样留下《洛阳女儿行》等作于十余岁时的名篇,但他青少年时代还是写了不少诗的。天宝九载(750),杜甫在《进雕赋表》中说自己"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余篇。"然而在现存杜诗中,作于天宝九载(750)以前的却不足五十首,可见他的早期作品大多亡佚了。
杜甫虽然以读书破万卷著称,但他决不是一个躲在书斋里的文弱书生。
他在晚年回忆说:"亿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百忧集行》)真是一个健壮活泼的少年!几年之后,这个少年就开始漫游四方。第一次漫游是在开元十八年(730),十九岁的诗人游晋至郇瑕(今山西猗氏),未久即返洛阳。次年,诗人开始了历时四年的吴越之游,这是他终生难忘的"壮游":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王谢风流远,阖闾丘墓荒。剑池石壁仄,长洲芰荷香。磋峨阊门北,清庙映回塘。每趋吴太伯,抚事泪浪浪。蒸鱼闻匕首,除道晒要章。枕戈忆勾践,渡浙想秦皇。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判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
--《壮游》开元二十四年(736),杜甫又开始了历时五年的齐赵之游,生活更加充满浪漫情调: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鸧。苏侯据鞍喜,忽如携葛强。快意**年,西归到咸阳。① 杜甫《壮游》诗自称:"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那只是说他在洛阳开始与当地的文人交游,况且又没有诗作保存下来,所以尚不能算是已经登上诗坛了。及至他在开元二十三年(735)自吴越归洛阳应进士试时受到名满天下的李邑,王翰的赏识,稍后又写出了名篇《望岳》,才能被看作是登上了诗坛。按:《望岳》一诗无准确系年,浦起龙《读杜心解》以为作于开元二十四年后,且载之于卷首,此处从之。
① 李颀生年无定说,此依闻一多《唐诗大系》。王昌龄生年不可确考,此依傅璇琼《唐代诗人丛考》。② 常建生年不可考,因他与王昌龄同于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姑假定其生卒与王昌龄相近。③ 高适生年依周勋初《高适年谱》,王维生年依张清华《王维年谱》。
④ 储光羲生年依陈铁民说(见《唐才子传校笺》卷一)。
--《壮游》请看,我们的诗人生活得多么无忧无虑!他的举动是多么的豪放浪漫!
尽管他在开元二十三年(735)曾遭受应试落第的挫折,但这一点也没有影响他的情绪,因为他正生活在一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朝气蓬勃的时代里,时代的氛围使他乐观,使他对人生充满幻想。
天宝三载(744)四月,杜甫在洛阳与李白相识,两人一见如故,杜甫作《赠李白》: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野人对腥羶,蔬食常不饱。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姿,山林迹如扫。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注家曰:"太白好学仙,故赠诗亦作出世语。"(杨伦《杜诗镜铨》卷一)其实此诗并不全是为了附和李白才作"出世语"的,其时的杜甫尚沉浸在浪漫主义的幻想中,他当然会对仙丹灵芝以及由此通往的长生仙界感到兴趣。所以是年秋天,他就果真与李白一起北渡黄河,至王屋山寻访道士华盖君,欲学长生之道。可惜华盖君已死,二人乃失望而归,杜甫晚年作《忆昔行》、《昔游》二诗以追忆此段往事,前一首云:忆昔北寻小有洞,洪河怒涛过轻柯。辛勤不见华盖君,良岑青辉惨么么。千岩无人万壑静,三步回头五步坐。秋山眼冷魂未归,仙赏心违泪闪堕。弟子谁依白茅屋,卢老独启青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杜甫虽然以读书破万卷著称,但他决不是一个躲在书斋里的文弱书生。
他在晚年回忆说:"亿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百忧集行》)真是一个健壮活泼的少年!几年之后,这个少年就开始漫游四方。第一次漫游是在开元十八年(730),十九岁的诗人游晋至郇瑕(今山西猗氏),未久即返洛阳。次年,诗人开始了历时四年的吴越之游,这是他终生难忘的"壮游":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王谢风流远,阖闾丘墓荒。剑池石壁仄,长洲芰荷香。磋峨阊门北,清庙映回塘。每趋吴太伯,抚事泪浪浪。蒸鱼闻匕首,除道晒要章。枕戈忆勾践,渡浙想秦皇。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判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
--《壮游》开元二十四年(736),杜甫又开始了历时五年的齐赵之游,生活更加充满浪漫情调: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鸧。苏侯据鞍喜,忽如携葛强。快意**年,西归到咸阳。① 杜甫《壮游》诗自称:"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那只是说他在洛阳开始与当地的文人交游,况且又没有诗作保存下来,所以尚不能算是已经登上诗坛了。及至他在开元二十三年(735)自吴越归洛阳应进士试时受到名满天下的李邑,王翰的赏识,稍后又写出了名篇《望岳》,才能被看作是登上了诗坛。按:《望岳》一诗无准确系年,浦起龙《读杜心解》以为作于开元二十四年后,且载之于卷首,此处从之。
① 李颀生年无定说,此依闻一多《唐诗大系》。王昌龄生年不可确考,此依傅璇琼《唐代诗人丛考》。② 常建生年不可考,因他与王昌龄同于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姑假定其生卒与王昌龄相近。③ 高适生年依周勋初《高适年谱》,王维生年依张清华《王维年谱》。
④ 储光羲生年依陈铁民说(见《唐才子传校笺》卷一)。
--《壮游》请看,我们的诗人生活得多么无忧无虑!他的举动是多么的豪放浪漫!
尽管他在开元二十三年(735)曾遭受应试落第的挫折,但这一点也没有影响他的情绪,因为他正生活在一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朝气蓬勃的时代里,时代的氛围使他乐观,使他对人生充满幻想。
天宝三载(744)四月,杜甫在洛阳与李白相识,两人一见如故,杜甫作《赠李白》: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野人对腥羶,蔬食常不饱。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姿,山林迹如扫。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注家曰:"太白好学仙,故赠诗亦作出世语。"(杨伦《杜诗镜铨》卷一)其实此诗并不全是为了附和李白才作"出世语"的,其时的杜甫尚沉浸在浪漫主义的幻想中,他当然会对仙丹灵芝以及由此通往的长生仙界感到兴趣。所以是年秋天,他就果真与李白一起北渡黄河,至王屋山寻访道士华盖君,欲学长生之道。可惜华盖君已死,二人乃失望而归,杜甫晚年作《忆昔行》、《昔游》二诗以追忆此段往事,前一首云:忆昔北寻小有洞,洪河怒涛过轻柯。辛勤不见华盖君,良岑青辉惨么么。千岩无人万壑静,三步回头五步坐。秋山眼冷魂未归,仙赏心违泪闪堕。弟子谁依白茅屋,卢老独启青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