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人物传记 > 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戈林章节目录 > 第一章 空中英雄

第一章 空中英雄

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戈林作者: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戈林 2017-02-13 11:37
    自幼梦想建功业,适逢一战成英雄;

    战败远走遇卡琳,重返故乡受困穷。

    1885 年5 月的一天,英国伦敦的一所宽敞气派的宅邸里,一场豪华的婚礼正在进行着。新郎是已满56 岁的德国官员——海因里希。厄恩斯特·戈林博士,新娘是比他小20 岁的普通农家女范妮(弗兰齐斯卡)·蒂芬布鲁恩。

    这是戈林博士的第二次婚姻,前妻给他留下了5 个孩子。

    此时正值铁血宰相俾斯麦统治时期,德国对外大举扩张,在非洲、南太平洋和中国的北方都建立了殖民地。

    1884 年前后,戈林博士放弃了法官的职位,受伸斯麦的委派,赴西南非洲(今纳米比亚)担任总督。后来,他又被派往海地任总督。

    1893 年1 月12 日,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罗森海姆的马林巴德温泉别墅,戈林夫人范妮产下一子,这是她的第四个孩子,取名赫尔曼·戈林(又名赫尔曼·威廉·戈林),范妮共有五个孩子,在戈林出生之前,她已生有两女一男了,即大儿子卡尔·厄恩斯特、女儿奥尔加和保拉。戈林还有一个比他小两岁的弟弟,名叫阿尔贝特。此刻这位天真率直、出身农家、笃信天主教的母亲怎么也不会想到,她刚刚生下的儿子几十年后会成为举世皆知的混世魔王,会同盗世奸雄希特勒一起,将德国拖入战争的苦海。又有哪个德国人知道,就在这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就在那个静谧宜人,鸟语花香的地方,日尔曼人的一颗灾星降临了人世。

    产后不久,范妮就将戈林托付给一位朋友格劳芙夫人照料,回到了海地。

    1896 年,戈林博士辞去总督职务,举家迁居柏林,当时赫尔曼·戈林刚满3 岁。

    小戈林聪明伶俐,长相可爱,故深得父母和兄姐的宠爱。他对经常被小伙伴们误认作他的祖父的年迈的父亲,总是敬而远之,他们之间的年龄差距实在太大了,整整有60 多岁。戈林从小同许多同龄的男孩一样,喜欢舞枪弄棒,脑海中时不时便产生自己手挥战刀,纵马驰骋疆场的幻想。每当父亲在军界的朋友来家中作客,他便兴奋异常,偷偷地去玩他们的军帽和长剑。

    对小戈林影响最大的人物是他的教父赫尔曼·冯·埃普施泰医生。埃普施泰是老戈林在非洲时结交的朋友,后来成为他的几个孩子的教父。这是一个轻视道德、崇尚金钱的人,他的言行在年幼的戈林的心中留下了终生难以磨灭的印迹。早在小戈林一家居留非洲期间,他的健壮并且喜欢**的母亲就与埃普施泰私通。但老戈林装聋作哑,对这件事不闻不问,这使埃普施泰感激涕零,心里总觉得欠下他一份情。在戈林一家回到德国后,埃普施泰主动将其在纽伦堡郊外的费尔登施泰因城堡借给他们一家长期居住。戈林的父亲、母亲与埃普施泰三人之间这种奇特的关系维持了15 年之久。直到戈林长大成人,他的父亲仍独居一室。

    戈林的童年教育同当时德国有钱人家的孩子一样,以家庭教育为主。直到1905 年戈林12 岁时,他才被送到安斯巴赫的一所寄宿学校读书。普鲁士学校的那种刻板传统的教育方式,使戈林无法忍受。3 年后,他逃学回到了费尔登施泰因城堡。这一段学校生活戈林日后一想起来就感到厌烦,由此在他的心中也栽下了仇视文化的种子。以至戈林在进入军界后说:“我一听到文化这个字眼,就忍不住要伸手摸我的勃朗宁手枪。”回家之后,戈林表示再也不回学校学什么知识了。在家里呆了一段日子,老戈林将他送到卡尔斯鲁厄的一所士官学校。戈林发现这里才是适合他去的地方。

    在士官学校学习期间,戈林勤奋好学,成绩突出。

    1910 年,他以优良的成绩升入号称“德国的西点军校”的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在这里,戈林心甘情愿地接受着普鲁士军校极其严格的训练,他日夜梦想有朝一日能够胸挂勋章,身披绶带,成为一名显赫的大人物——能够操纵别人命运的大人物。

    1911 年3 月,戈林通过了一系列科目的考试,并取得了该学院军事训练科目的最高分数232 分,高出规定分数100 分。毕业后,他获少尉军衔。

    考试结束后,戈林很想放松一下,他和伙伴们一起去了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故乡的艺术珍品,强烈地震撼了戈林的心,令他流连忘返,他边看边记,心中萌发了收藏艺术品的念头。这次观光旅行使戈林永世难忘,也可以说是他毕生钟爱并狂热地收藏艺术品的一个发端。

    1912 年3 月,踌躇满志的赫尔曼·戈林应召入伍。他先是留在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继续进修,1913 年12 月通过了军官考核。这时,正当第一次世界大战迫在眉睫,德国上上下下正在加紧备战,飞机做为一种新式装备已出现在军队中,戈林对之十分迷恋,以至他在履历表上填写“业余时间喜欢到阿布塞姆观看飞机验收飞行”,“我一直对飞行非常感兴趣”。

    1914 年1 月20 日,已升为中尉的戈林向姐姐们保证,“你们放心,我一定会为我们的姓氏争光的。”这个时候的戈林心高气盛,满脑子都是建功立业的想法。

    1914 年8 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戈林被派往一线作战部队,在驻法国边界附近的米尔豪森的112 巴登团任排长,由于他所在的防区战事不多,所以他只在孚日、塞海姆和洛林参加过几次规模不大的战斗。后来,他作为营副官参加了纳尼一埃普诺尔和弗里雷战斗,获得二级铁十字勋章。不幸的是,5 周之后他便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无法继续留在原部队作战。9 月23日,戈林从蒂亚库尔撤到梅斯,接着又被送往后方,在德国南部接受进一步治疗。

    刚上战场便退下,对于一名军人来说终归有些难堪,可没想到这件事却对戈林的一生产生了影响。在弗赖堡休养时,戈林同勇敢威猛的年轻陆军中尉布鲁诺·勒歇泽相识,勒歇泽正在接受飞行训练。触景生情,戈林对飞机的兴趣又被重新唤起。病情好转后,在他的要求下,经上级批准,他同勒歇泽一起来到达姆施塔特。先是接受侦察飞行训练,10 月14 日他又被派到第3 空军预备队接受观测员训练。从1915 年2 月中旬起,戈林和勒歇泽一直同飞一架编号为B990 的阿尔巴特罗斯飞机。为了提高自己的技艺,戈林还专门参加了无线电和摩尔斯电码速成班。

    戈林的胆略和才华不久便引起了军界上层人物的注意,同时也为他创造了同高级官员接触的机会。他的像册里有霍亨索伦王子和他在武齐那机场的合影、冯·克诺贝尔斯多夫将军同他和勒歇泽的合影,以及他同其他显贵的合影照片。2 月的最后两天,戈林中尉分别把侦察报告直接送到旅、军指挥部。3 月的一天,戈林和勒歇泽在科特德塔的法国装甲炮群上空成功地进行了一次侦察飞行,这次侦察的结果为德军后来的进攻提供了重要帮助。为此,3 月25 日,德皇亲自召见了他们,任第5 军统帅的王储为他们颁发了一级铁十字勋章。

    此后,戈林成了皇家社交圈中的活跃人物。这位仪表堂堂、目光锐利的年轻军人非常引人注目,戈林本人很是得意。

    在后来的日子里,戈林逐渐成为德国空军中较负盛名的侦察机飞行员之一。他交给德军统帅部的侦察照片,如敌人的机库、绵延不断的战壕迷阵、坑道雷爆炸后留下的巨大弹坑等照片,都很有价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6 月3 日,当敌机轰炸德军指挥部时,戈林和勒歇泽做出了一件大胆得近乎神奇的事情,他们驾驶着没有任何武器装备的150 马力的阿尔巴特罗斯侦察机,设法迫降了一架法国轰炸机。这一壮举使他们两人声名大震。

    1915 年10 月3 日,戈林作为战斗机飞行员首次完成了140 分钟的作战飞行,他在报告中声称“先后击落了7 架法国飞机”。实际上,1915 年11月16 日,戈林才第一次真正“歼灭”了敌人,那就是在塔干尔击落了1 架法尔芒飞机,3 个月后,德军大规模进攻凡尔登,戈林驾驶着一架300 马力的G499 号大型战斗机随第5 军出击。这架战斗机速度快、载弹量大、升高快,是当时比较先进的机型,1916 年3 月14 日,戈林驾驶着这架飞机同3 架法国大型军用飞机在空中展开了一场格斗。开战15 分钟后,他击落了一架敌机。

    1916 年6 月20 日,戈林又得到一架新的哈尔贝施塔特战斗机,他也被调往新的防区,开始在新的机场起落。据当时的一份作战报告所载,戈林在7 月份曾执行过4 次作战任务。在科特克菜尔上空的一次混战当中,他向一架敌机接连射出5 发子弹,打死了观测员,敌机钻进了云层,再也没有出来。

    他的战绩堪称辉煌,他的名声也可谓显赫,年轻的戈林大有平步青云的势头。

    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位杰出的飞行员的作用,在此后的3 个月里,上级又对戈林作了一连串的调动。从25 空军野战分队,到梅斯的战斗机中队,再到第7 战斗机中队,无论在哪里,一心想出人头地的戈林总是一接到战斗任务,便情绪高昂,而一到战事沉寂时,便显得无精打采,好像他天生就是为战争而来到这个世界的。二战前后的戈林同这个时候的戈林就大不一样了,尽管他爱出风头和好大喜功的禀性没变,但他为保住自己的权势再也不愿冒任何风险了,他甚至常被其同僚视为自私自利的胆小鬼。这是后话。

    调到第7 战斗机中队后,他直接向指挥空军的王储打报告,要求调到第5 战斗机中队,王储同意了。

    10 月20 日,戈林同好朋友勒歇泽一起调走。在第5 战斗机中队,他的任务主要是为轰炸机护航。

    1916 年11 月2 日,戈林驾机同一架英国汉德利一佩奇轰炸机交战,在激战中,他被对方的护航战斗机击中。他在臀部挨了一颗机关枪子弹的情况下,咬紧牙关,千方百计把伤残的飞机开回自己的防区,结果飞机降落在一片墓地里。

    这次负伤使戈林先后在瓦朗谢那、波鸿和慕尼黑等三个医院住院治疗了3 个月。1917 年2 月,戈林伤愈归队,被分配到第26 中队,中队长就是他的好友勒歇泽。

    1917 年3 月至1918 年大战结束之前,戈林已成为德国空军的王牌飞行员之一。他在空战中果敢勇猛,经常孤军作战,每次却又都能奇迹般地获胜。

    现存的一战期间的德军空军作战报告曾对戈林这一时期的战斗情况,有过较为详细的记载,其中有些就是戈林亲笔撰写的。这些报告尽管文笔枯涩,人们从中还是可以清楚地了解戈林的作战特点和战绩的。

    1917 年4 月23 日,戈林单机同英军4 架战斗机周旋,竟击落了其中的一架飞机。他在座机里,面带微笑地看着那架英军飞机冒着黑烟坠毁。几天后,他又同6 架英军战斗机展开了一场空中混战,他令人难以置信地发射出370 发子弹,击落了一架敌机。

    29 日,他在击落一架英军的尼厄波尔战斗机后,与另一架英机厮杀时,突然受到旁边的一架英机的攻击,飞机的方向舵被打掉,他却安全地飞回了防区。事后,戈林得意洋洋地说:“我不知道怎么回事,没有方向舵,我照样飞得很好。”

    1917 年5 月17 日,戈林被调入第27 飞行中队担任指挥官。那时,德军战败己露端倪,由于美军参战,协约国的胜利只是时间问题了。为了挽回败局,德军加强了在两线的争夺,交战双方的空战日趋激烈,戈林参战的次数越来越多,表现得越来越出色,有时凶猛得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

    6 月8 日,他在同一架英军尼厄波尔飞机交战时,竟发射了500 发子弹,直至使敌机迫降才停手。7 月26 日,他单机攻击一支协约国空军巡逻中队,击落了其中的一架飞机后,他又驾机扑向了另一架,终因寡不敌众,受到多处攻击,引擎中弹,最后他只好将千疮百孔的飞机迫降在德军防线之后。在8 月5 日的空战中,戈林驾机冲向敌人,在距敌机仅150 英尺处开火,然后直追受伤的敌机至云层下,亲眼看到它起火爆炸后才离去。

    在当时的德国空军中,名气最大的飞行员是被称为“红男爵”的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飞行中队,是德国空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飞行中队。戈林尽管在德国空军中的名气也不小,但同里希待霍芬还不能并驾齐驱。到1917 年11 月,里希待霍芬已击落61 架敌机,而戈林才击落了15 架。他一直梦想得到的普鲁士军队的蓝色珐琅十字奖章,即人们所说的“蓝色马克斯”,好像离他总是那样地遥远。为了使自己的虚荣心得到满足,戈林竟假报战功,谎称他早在加入空军之初就已立过战功。前面说过,他在第一次参加空战时,就在战后飞行报告中大言不惭地称自己击落了“7 架敌机”,戈林的上司难以对事实作进一步的核实,戈林的大话并没有多少人理会,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在1917 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