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小说故事 > 金瓶梅人物画廊章节目录 > 第十五回(上) 佳人笑赏玩灯楼

第十五回(上) 佳人笑赏玩灯楼

金瓶梅人物画廊作者:王嗣敏 2017-01-31 00:28
    纯文学应该是什么样的?就应该是研究者花了十年八年还没有猜透作者的真实意图,这才是“好”文章,才能称为文学,因为纯文学忌讳过于直白,一定要转弯,曲径通幽处嘛!

    研究者把研究报告拿给作者看时,作者本人可能都非常惊讶:我的思维这么深吗?怎么自己以前都没有发现呢?你看这一段,是我在小便时受到感触写出来的,他却把这一段上纲上线,非得说我是徜徉在“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意境中才能写出来。研究者比我还厉害,想象力比我更丰富。

    没有必要这样。文学固然是文化的重要分支,但不应该算是文化的唯一载体。

    后来,也不知道哪位神仙一般的人物,这么厉害,发明了一个词叫“社科”,就是社会科学。这种文学作品未必传世,但绝对是立足现实。

    追求文化作品传世,是每一个作者至高的荣誉,可我们不能把眼光总是放在百年之后,因为我们的肉身生活在当代。笔者以前犯了致命错误,不是神游历史,就是放眼未来,唯独没有立足现实。这应该是每一个文化工作者常犯的毛病,当然也是优点。

    我平生讨厌四平八稳、波澜不惊的文章。文章确实要有一种“欲说还休”的羞涩,有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忸怩,这样的话确实让人回味无穷。

    可也不能为了曲折而曲折,不能把晦涩难懂、故作高深当做唯一追求。

    纵横今古,直抒胸臆,下笔千言,倚马可待,未必不是创作文章。

    一泻汪洋的气势非常让人振奋和着魔。

    所以,我平生喜欢评论性的文章,喜欢那种用艺术化语言阐述哲理性内涵的社科类作品。我喜欢大开大合,金戈铁马,读起来犹如“大江东去浪淘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作品。

    如今东施效颦,也开始创作这一类的评论性文章,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点评到关键之处了?是不是真的读出作者的深意了?若有不当,还请读者见谅。

    永远记住,这是我读的《金瓶梅》,我代替不了您的工作。欣赏是一种极其自我、无与伦比的美的享受。

    我能做的,是给大家多提供几种欣赏角度,启发您的思维。然后,您也读出自己的文学欣赏来。

    还是回归正文。

    纲:笑赏。

    纲:元宵节佳人赏灯,潘金莲锋芒毕露。

    纲:在上一回当中,李瓶儿面无惧色,大义凛然地“单刀赴会”,深入到西门府这个龙潭虎穴,凭借作低伏小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开展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收获颇丰。如今西门庆家中的几大巨头,投桃报李,趁着元宵佳节和李瓶儿生日的机会,来到她家进行回访。在这里有一个重要的信息批露,就是潘金莲在世人面前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表演,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得意和“幸福”。

    目:到了正月十四这一天,西门庆先派玳安给李瓶儿送去了美酒、寿桃、寿面、衣料等物,写的是吴月娘的名字,来庆贺她正月十五的生日。李瓶儿刚刚起来梳妆打扮,就把玳安叫到了卧室里,说前些天刚刚打扰了吴月娘,如今又让她费心,讲了一些客气话。而玳安则转述吴月娘和西门庆的话,是说礼物微薄,不成敬意,只是送给李瓶儿赏人用的。

    其实李瓶儿真的不用客气,她应该心安理得地接受礼物,就在几天前,潘金莲生日时,她为了搞公关,大把撒钱。就在几个月前,她把私房钱连同自己的身体都送给西门庆代为保存了,如今他们送来的小小礼物只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不用如此客气。

    李瓶儿吩咐迎春招待玳安,他临走时,又送他二钱银子(凡是对利益相关者,她出手都很大方。),给两个抬盒子的一百文钱,并嘱咐他回去之后,多多嘱咐各位娘们,明天好歹都过来坐坐,自己这面也派老冯送了五份正式的请柬。

    当然,还有一件重要工作,就是偷偷送给了西门庆一个请帖,请他“夜深人静之时”,再来赴宴。

    第二天,地位低下的孙雪娥被留下看家,其他四位穿着盛装,坐着轿子,来兴、来安、玳安、画童四个小厮跟随着,来到李瓶儿在狮子街新买的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