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商品替换的难易度(2/2)
《60分钟企业经营战略: 10倍速商业经典》作者:神田昌典 2017-01-31 00:28
经营战略第一人、被MBA们视为学习典范的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麦克·E·波特在著作《竞争优势的战略》(钻石社)中,对竞争优势是这样说明的:
“从根本上来说,竞争优越性产生于企业为买方而创造的那部分价值。而且,这部分价值一定要大于创造它所用去的成本。所谓价值,就是一定要让买方高高兴兴地付钱,就是拥有比其他公司更出色的价值。也就是说,同等的便利,你所提供的价格比其他公司要低,又或者,你的价格比别的公司高,可是你所提供的特殊便利足以抵消其差额,甚至还要比它高得多,二者必居其一。”(同书,第5页)
通过以上说明,读者们一定理解了何为竞争优势。接下来,我想提个问题。
你们公司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这个……说什么好呢?我真的不知道啊。”
事实上,这么想的不只你一个人。
请放心,明白的人肯定是哈佛大学的研究生。
那么,在现实中,如何找出竞争优越性呢?
让我们看一下实例。
这是住宅工程公司和我的谈话。
“为什么顾客会选择你的公司来建造私宅呢?”
“因为我们的房子密封性好、高隔热吧。”
“真的吗?”
“因为我们造的房子密封性好、高隔热,不过每坪的单价却不高,所以……”
这就是没有把握住竞争优越性的典型例子。下面问题的答案,才是真正的竞争优越性所在。
“有许多相似的商品,顾客既可以选择从别的公司购买,也可选择谁的东西都不买,那他为什么偏偏选中了你公司的产品?”
那么,我们再来问一问刚才的工程公司吧。
“房子都是大同小异嘛,为什么顾客非要让你来为他们建造房屋呢?”
“嗯……为什么?说到底,房子这东西不盖起来是不知道好坏的。”
“那么,换一种说法,为什么原来的那些的顾客要从你们这里买房子呢?”
“因为我们的房子密封性好、高隔热,还便宜。”
“真的吗?”
“这个……也许吧。”
“那么,最近有谁从你的公司买过房子吗?”
“中岛先生买过。”
“中岛先生是什么样的人呢?”
“他在市政府工作,通过别人介绍来让我们建房子的。”
“他建房子时,提出什么要求了吗?”
“这个……外形要某某风格,格局要某某风格。”
“他指定要密封性好、高隔热了吗?”
“是的。”
“什么时候要求的呢?”
“嗯……在我们宣传这样做有好处的时候。”
“这么说,并不是由中岛先生提出来的啦。”
“对,是这样吧。”
“那么,他为什么要你们公司来盖房子呢?”
“说不太清楚。”
“只管说出你的理由,没关系的。”
“可能因为我们家从父亲那一代起就是木匠,有信用吧。”
“信用?”
“在这一带,许多家下一代的房子都是我们建造的。”
“大约建了多少栋?”
“300栋左右。”
“真是个惊人的数字。就下一代的房子而言,你们公司排第几位?”
“大概是第一或第二吧。还有一家大公司,不过不太清楚到底哪一家大。”
“这么说,有可能你们是最大的喽。”
“是这样的。”
怎么样?通过从这番对话中,你想到这家工程公司的竞争优越性在哪里了吗?请说说你的假设。
答案在下一页。
就是这样。
答案是他凭借着建造第二代的房子,成为当地的NO.1。他细致地把握了第二代家庭的需要,为家人的亲情联系和健康考虑,提出了最佳的、最适合居住的房屋方案。
这就是在顾客眼中的竞争优越性,密封性好、高隔热反倒不那么重要了。
“从根本上来说,竞争优越性产生于企业为买方而创造的那部分价值。而且,这部分价值一定要大于创造它所用去的成本。所谓价值,就是一定要让买方高高兴兴地付钱,就是拥有比其他公司更出色的价值。也就是说,同等的便利,你所提供的价格比其他公司要低,又或者,你的价格比别的公司高,可是你所提供的特殊便利足以抵消其差额,甚至还要比它高得多,二者必居其一。”(同书,第5页)
通过以上说明,读者们一定理解了何为竞争优势。接下来,我想提个问题。
你们公司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这个……说什么好呢?我真的不知道啊。”
事实上,这么想的不只你一个人。
请放心,明白的人肯定是哈佛大学的研究生。
那么,在现实中,如何找出竞争优越性呢?
让我们看一下实例。
这是住宅工程公司和我的谈话。
“为什么顾客会选择你的公司来建造私宅呢?”
“因为我们的房子密封性好、高隔热吧。”
“真的吗?”
“因为我们造的房子密封性好、高隔热,不过每坪的单价却不高,所以……”
这就是没有把握住竞争优越性的典型例子。下面问题的答案,才是真正的竞争优越性所在。
“有许多相似的商品,顾客既可以选择从别的公司购买,也可选择谁的东西都不买,那他为什么偏偏选中了你公司的产品?”
那么,我们再来问一问刚才的工程公司吧。
“房子都是大同小异嘛,为什么顾客非要让你来为他们建造房屋呢?”
“嗯……为什么?说到底,房子这东西不盖起来是不知道好坏的。”
“那么,换一种说法,为什么原来的那些的顾客要从你们这里买房子呢?”
“因为我们的房子密封性好、高隔热,还便宜。”
“真的吗?”
“这个……也许吧。”
“那么,最近有谁从你的公司买过房子吗?”
“中岛先生买过。”
“中岛先生是什么样的人呢?”
“他在市政府工作,通过别人介绍来让我们建房子的。”
“他建房子时,提出什么要求了吗?”
“这个……外形要某某风格,格局要某某风格。”
“他指定要密封性好、高隔热了吗?”
“是的。”
“什么时候要求的呢?”
“嗯……在我们宣传这样做有好处的时候。”
“这么说,并不是由中岛先生提出来的啦。”
“对,是这样吧。”
“那么,他为什么要你们公司来盖房子呢?”
“说不太清楚。”
“只管说出你的理由,没关系的。”
“可能因为我们家从父亲那一代起就是木匠,有信用吧。”
“信用?”
“在这一带,许多家下一代的房子都是我们建造的。”
“大约建了多少栋?”
“300栋左右。”
“真是个惊人的数字。就下一代的房子而言,你们公司排第几位?”
“大概是第一或第二吧。还有一家大公司,不过不太清楚到底哪一家大。”
“这么说,有可能你们是最大的喽。”
“是这样的。”
怎么样?通过从这番对话中,你想到这家工程公司的竞争优越性在哪里了吗?请说说你的假设。
答案在下一页。
就是这样。
答案是他凭借着建造第二代的房子,成为当地的NO.1。他细致地把握了第二代家庭的需要,为家人的亲情联系和健康考虑,提出了最佳的、最适合居住的房屋方案。
这就是在顾客眼中的竞争优越性,密封性好、高隔热反倒不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