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团队合作致胜(2)
《再靠近一点看宝洁: 值得研究学习的行销典范》作者:萧富峰 2017-01-30 23:13
广纳最佳人才
既然每个专家成员在产品类别小组里都扮演著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我们就必须要十分确信,前来参加产品类别小组的非行销部门成员个个都是专家,要让所有来自不同部门的小伹成员个个都拥有一身好本领实非易事,因为要培养出一个优秀的部门已非易事,要让所有部门都很优秀,更是难上加难。有的公司可能行销部门很厉害,可是它的财务部门比较弱;有些公司的品牌经理可能很优秀,但物流後勤支援部门没那么强。但P&G却可以很自豪地说,它所有部门的人员都很优秀,都是足堪大任的专家。P&G认为,企业要成功,每个功能部门都要很强,否则,将有如一群强将勇兵拖著一群老弱残兵,整体战力一定大打折扣,团队合作也难以发挥效果。因此,P&G的行销部门固然实力坚强,其他部门的实力也不遑多让,以财务部门为例,P&G的财务专业人员一向是猎人头公司积极猎取的对象,其声誉与评价不逊于P&G的行销专业人员。
然则,要如何才能让所有部门都很强?除了在人员招募与训练上花工夫之外,高阶主管的态度也是重要关键。如果CEO只重视行销,只对行销部门言听计从,对其他部门的声音不听不闻,也不加以栽培与重视,渐渐地,其他部门的能力就会减弱、衰退,优秀的人才也不愿意来,就会形成行销部门独强而其他部门皆弱的跛脚景象,这显然并不健康。如果CEO能够广纳各方建议,综合各部门的意见做决策,让各个部门都感到深受重视与尊重,每个部门才能够均衡发展,发展出各自的专业,不会出现重行销而轻其他部门的偏颇现象。
当每个部门都能够均衡发展时,产品类别小组就町以拥有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一方面可以截长补短、集思广益,达到相辅相成的合作综效;一方面则可以避免让整个小组变成行销人员一手主导的一言堂。这在团队决策上是很重要的,因为唯有所有成员都具备足够的能力,并受到其他成员的尊重,团队才能真正发挥集思广益的正面效果。否则,其他成员不过是帮行销人员背书的橡皮图章,不仅有违产品类别小组设立的原意,也与P&G所奉行的组织哲学大相迳庭。
藉由各个专家成员的积极参与,产品类别小组还能发挥另一项重要功能:检查效果。亦即,藉由各专家成员积极的参与,提供专业意见,小组讨论可以融合各家之长,并对行销部门的意见产生检查的效果,不会完全由行销人员一手主导。万一行销人员真的一味蛮干,成员也还有申诉管道,可以让运作不致失控,如此一来,小组的运作自然可以在信任、尊重的气氛下进行,不会出现过度向行销人员倾斜的现象。这种权力均衡(balance of power)的环境,也是专家成员愿意共襄盛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他觉得自己在小组里被重视、被尊重,而且可以有所贡献,更重要的是,一旦小组有所成就,他也可以分享到其中的荣耀,而不是为人作嫁。
既然每个专家成员都各有来头,行销人员又如何有效地加以整合,让这些各据一方的英雄豪杰同心协力、携手合作,使所有行销流程相关的事务顺利推动?行销人员的沟通协调与领导能力,显得格外重要。在P&G的产品类别小组里,行销人员必须要藉由斡旋与协调,整合出大家都能接受的决议,同时维持团队气氛的和谐。我们也可以把这个过程富作是对行销人员的考验与训练,藉由这个方式,行销人员势必得找出法子,使团队顺利运作。唯有如此,行销流程才能顺利运作,才能产生绩效,行销人员的能力也才会受到注意与肯定,这是P&G行销人员必经的训练与考验,过不了这一关或许这个人不适合在P&G的环境下做事,行销人员抓到沟通协调与领导的诀窍,产品类别小组的运作才算是上了轨道。
市场导向
此外,产品类别小组也有层级高低的不同,就像经建会有小委员会议与大委员会议之别一样。在P&G,大委员会议是由比较资深的主管人员出任,作为小委员会议之後盾,甚至小委员会议出现成员之间意见僵持不下的情况时,也可以上诉到大委员会议,请这些资深主管代为斡旋解决。因此,有些事情小委员会议决定了,只要送往大委员会议核备即可,如果是比较重要的案子,则还要经过大委员会议的讨论才能拍板定案。这种大小委员会的设计除了是另一种检查机制之外,也是基于训练部属的考量,即让小委员会议的小委员们多多磨练,再由大委员会在後面把关,并在需要的时候加以提点一番,让小委员们边做边学。
在产品类别小组里,大多是由行销人员出任领导人,并在其中扮演沟通协调与领导的角色。行销人员之所以会被推举成为小组领导人,主要原因在于行销人员身为“行销流程总监”的角色,必须对行销流程的顺利运作与否与行销绩效的好坏负最後责任,因此,必须站在制高点俯瞰整个流程,从头到尾、随时密切关注行销流程相关活动是否顺利进行,是否在什么地方碰到了瓶颈、障碍、或状况,以及需要那些协助等等,并主动积极地层中协调、解决问题,确保行销流程顺畅无阻,并顺利达到预期的行销目标。
企业流程
传统企业大多不重视企业流程(business process),因为传统企业大多是靠部门组织起家,每个部门各有所司,也只关心所司。因此,如果缺乏妥善的管理,常常会导致部门利益高于组织整体利益的本位主义,以及部门主管据地称王的部门山头主义。在这样的组织里,没有人知道或在乎其他人在做些什么事,每个单位只说自己听得懂的语言,只关切自己部门的事,对其他单位则漠不关心。于是乎,冲突与次最迩化(即以本位主义为主要考量)接踵而至,组织宛如诸侯各据一方的无政府状态。
在上述这样的组织里,企业流程会被切割成不连续的片段,每个片段隐藏在各自独立的部门里。但是,因为没有人站在制高点俯瞰整个流程,使流程顺利进行,每个部门各自筑起高高的藩篱,部门经理只在意自己的地盘与利益,高阶主管又常常因为距离现场太远而无法掌握真实状况,以致工作难以顺利推动。过去,消费者比较愿意容忍,竞争不是那么激烈,再加上商业环境的变化也较为缓慢,即使企业整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既然每个专家成员在产品类别小组里都扮演著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我们就必须要十分确信,前来参加产品类别小组的非行销部门成员个个都是专家,要让所有来自不同部门的小伹成员个个都拥有一身好本领实非易事,因为要培养出一个优秀的部门已非易事,要让所有部门都很优秀,更是难上加难。有的公司可能行销部门很厉害,可是它的财务部门比较弱;有些公司的品牌经理可能很优秀,但物流後勤支援部门没那么强。但P&G却可以很自豪地说,它所有部门的人员都很优秀,都是足堪大任的专家。P&G认为,企业要成功,每个功能部门都要很强,否则,将有如一群强将勇兵拖著一群老弱残兵,整体战力一定大打折扣,团队合作也难以发挥效果。因此,P&G的行销部门固然实力坚强,其他部门的实力也不遑多让,以财务部门为例,P&G的财务专业人员一向是猎人头公司积极猎取的对象,其声誉与评价不逊于P&G的行销专业人员。
然则,要如何才能让所有部门都很强?除了在人员招募与训练上花工夫之外,高阶主管的态度也是重要关键。如果CEO只重视行销,只对行销部门言听计从,对其他部门的声音不听不闻,也不加以栽培与重视,渐渐地,其他部门的能力就会减弱、衰退,优秀的人才也不愿意来,就会形成行销部门独强而其他部门皆弱的跛脚景象,这显然并不健康。如果CEO能够广纳各方建议,综合各部门的意见做决策,让各个部门都感到深受重视与尊重,每个部门才能够均衡发展,发展出各自的专业,不会出现重行销而轻其他部门的偏颇现象。
当每个部门都能够均衡发展时,产品类别小组就町以拥有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一方面可以截长补短、集思广益,达到相辅相成的合作综效;一方面则可以避免让整个小组变成行销人员一手主导的一言堂。这在团队决策上是很重要的,因为唯有所有成员都具备足够的能力,并受到其他成员的尊重,团队才能真正发挥集思广益的正面效果。否则,其他成员不过是帮行销人员背书的橡皮图章,不仅有违产品类别小组设立的原意,也与P&G所奉行的组织哲学大相迳庭。
藉由各个专家成员的积极参与,产品类别小组还能发挥另一项重要功能:检查效果。亦即,藉由各专家成员积极的参与,提供专业意见,小组讨论可以融合各家之长,并对行销部门的意见产生检查的效果,不会完全由行销人员一手主导。万一行销人员真的一味蛮干,成员也还有申诉管道,可以让运作不致失控,如此一来,小组的运作自然可以在信任、尊重的气氛下进行,不会出现过度向行销人员倾斜的现象。这种权力均衡(balance of power)的环境,也是专家成员愿意共襄盛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他觉得自己在小组里被重视、被尊重,而且可以有所贡献,更重要的是,一旦小组有所成就,他也可以分享到其中的荣耀,而不是为人作嫁。
既然每个专家成员都各有来头,行销人员又如何有效地加以整合,让这些各据一方的英雄豪杰同心协力、携手合作,使所有行销流程相关的事务顺利推动?行销人员的沟通协调与领导能力,显得格外重要。在P&G的产品类别小组里,行销人员必须要藉由斡旋与协调,整合出大家都能接受的决议,同时维持团队气氛的和谐。我们也可以把这个过程富作是对行销人员的考验与训练,藉由这个方式,行销人员势必得找出法子,使团队顺利运作。唯有如此,行销流程才能顺利运作,才能产生绩效,行销人员的能力也才会受到注意与肯定,这是P&G行销人员必经的训练与考验,过不了这一关或许这个人不适合在P&G的环境下做事,行销人员抓到沟通协调与领导的诀窍,产品类别小组的运作才算是上了轨道。
市场导向
此外,产品类别小组也有层级高低的不同,就像经建会有小委员会议与大委员会议之别一样。在P&G,大委员会议是由比较资深的主管人员出任,作为小委员会议之後盾,甚至小委员会议出现成员之间意见僵持不下的情况时,也可以上诉到大委员会议,请这些资深主管代为斡旋解决。因此,有些事情小委员会议决定了,只要送往大委员会议核备即可,如果是比较重要的案子,则还要经过大委员会议的讨论才能拍板定案。这种大小委员会的设计除了是另一种检查机制之外,也是基于训练部属的考量,即让小委员会议的小委员们多多磨练,再由大委员会在後面把关,并在需要的时候加以提点一番,让小委员们边做边学。
在产品类别小组里,大多是由行销人员出任领导人,并在其中扮演沟通协调与领导的角色。行销人员之所以会被推举成为小组领导人,主要原因在于行销人员身为“行销流程总监”的角色,必须对行销流程的顺利运作与否与行销绩效的好坏负最後责任,因此,必须站在制高点俯瞰整个流程,从头到尾、随时密切关注行销流程相关活动是否顺利进行,是否在什么地方碰到了瓶颈、障碍、或状况,以及需要那些协助等等,并主动积极地层中协调、解决问题,确保行销流程顺畅无阻,并顺利达到预期的行销目标。
企业流程
传统企业大多不重视企业流程(business process),因为传统企业大多是靠部门组织起家,每个部门各有所司,也只关心所司。因此,如果缺乏妥善的管理,常常会导致部门利益高于组织整体利益的本位主义,以及部门主管据地称王的部门山头主义。在这样的组织里,没有人知道或在乎其他人在做些什么事,每个单位只说自己听得懂的语言,只关切自己部门的事,对其他单位则漠不关心。于是乎,冲突与次最迩化(即以本位主义为主要考量)接踵而至,组织宛如诸侯各据一方的无政府状态。
在上述这样的组织里,企业流程会被切割成不连续的片段,每个片段隐藏在各自独立的部门里。但是,因为没有人站在制高点俯瞰整个流程,使流程顺利进行,每个部门各自筑起高高的藩篱,部门经理只在意自己的地盘与利益,高阶主管又常常因为距离现场太远而无法掌握真实状况,以致工作难以顺利推动。过去,消费者比较愿意容忍,竞争不是那么激烈,再加上商业环境的变化也较为缓慢,即使企业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