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章节目录 >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vs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vs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2)

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作者: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哈佛女孩刘亦婷真相 2017-01-10 12:54
权利决定“学到什么程度”。标准是统一的,考试的分数就是学习程度和水平的绝对代表,别人学习成绩的高低就是衡量自己的惟一参数。为此,你不得不去多做几遍不知源于什么需要的习题,多答几份不知来自什么地方的试卷。既然我们把学习的缰绳放给分数去把握,那就只能失去对学习价值的选择权。

    (引自《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指导手册》)

    近20年以来,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于把学生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建构主义使用的教学设计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教学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至于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

    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

    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以上三点,即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

    (引自惟存教育网《建构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文陈越)

    简单来说,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强调反复训练,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以学生主动探索、研究为主,强调问题解决。前者可以称为“应试型”学习模式,而后者可以称为“研究型”学习模式。刘亦婷家长对刘亦婷实施的便是一种典型的“应试型”学习模式。接下来,我们便对这种教育模式的弊病,做一番仔细的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