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修养与境界(3)(2/2)
《人生务必遵循的25个辩证法则》作者:杨昌洪 2017-01-24 01:37
协;凡俗,勤劳,热爱生活,富有情趣。这种处世方式一般称为“入世”,庄子叫做“游方于**之内”。 与之相反的第二种是少数僧侣或隐士的处世态度:拒绝名利,追求永生。这种处世方式最典型的形态是:刚烈,精进,易走极端,决不妥协;圣洁,苦行,厌恶生活,拒绝欢乐。这种处世方式一般称为“出世”,庄子叫做“游方于**之外”。
现在多提倡“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大意即为淡泊名利,实实在在的生活。
一个人入世太深,就会陷入繁琐的生活之中,把实际利益看得过重,注重现实,囿于成见,难以超脱出来冷静全面地看问题,也就没有什么大的作为。这时就需要一些出世的态度。出世,就是尊重生命、尊重客观规律、既要全力以赴,又要顺其自然,以平和的心态对人,以不苛求完美的心态对事。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对有些东西看得淡一些。这样才能排除私心杂念,以这种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事业,就会事半功倍。
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一个人在世上,一味的冷眼旁观,高高在上,而不想去做一点实际的入世的事情,到头来也是一场空。
超世的态度是指不随物迁,游乎尘外,其主要思想内涵是对人间世务的鄙弃和对世俗道德的否定,让人们的情感不随物迁。
我们要摒弃愤世的态度,有顺世的态度,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以遊世的态度修正自身的品格,以超世的态度面对人生。
4.能力是练出来的,做人的境界是“修”出来的
人的境界高低决定于他的思想,他的修养,他的知识和能力。
现在多提倡“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大意即为淡泊名利,实实在在的生活。
一个人入世太深,就会陷入繁琐的生活之中,把实际利益看得过重,注重现实,囿于成见,难以超脱出来冷静全面地看问题,也就没有什么大的作为。这时就需要一些出世的态度。出世,就是尊重生命、尊重客观规律、既要全力以赴,又要顺其自然,以平和的心态对人,以不苛求完美的心态对事。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对有些东西看得淡一些。这样才能排除私心杂念,以这种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事业,就会事半功倍。
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一个人在世上,一味的冷眼旁观,高高在上,而不想去做一点实际的入世的事情,到头来也是一场空。
超世的态度是指不随物迁,游乎尘外,其主要思想内涵是对人间世务的鄙弃和对世俗道德的否定,让人们的情感不随物迁。
我们要摒弃愤世的态度,有顺世的态度,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以遊世的态度修正自身的品格,以超世的态度面对人生。
4.能力是练出来的,做人的境界是“修”出来的
人的境界高低决定于他的思想,他的修养,他的知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