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阴阳·藏象(10)(2)(2/2)
《不传之秘》作者:李德红 2017-04-14 13:49
土相较,湿度与热度都轻了很多;而肝木的风,在湿与热上与肺的燥差不多,但胜在一个动字。”
这里用上道家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就比较好理解:两仪为水、火,水火相激,火热胜生风,寒水胜则生燥,水火相当则为湿。中医与道家理论的区别就在于这个“湿”,将“湿”独立出来的是中医理论,而四象生八卦则成了道家以及其他杂家理论的基础了。
这中间所要注意的是,中医注重取类比项,在医理医案中有很多取类比项的实际运用,但最基本的生克之道却不能混淆与违背。比如五气中的湿与燥是相生的,虽然有少量辛味药物能化湿,但要明了的是,燥是不能除湿的。生活中的燥能除湿是一常识,但这一常识只能用在苦燥上,逢湿就上藿香、佩兰,这或者并无大错,但用藿香、佩兰无效后,就得转换治疗思路。
柳孜致点头。
贺财的话有些条理欠清。不过柳孜致还是听明白了。五气中的“湿”用在人体的话,指的是一种热气蒸腾的状态。而中医诊断中的“湿”,则指的是一种不正常的证候,这证候多由脾虚所导致,或是脾不运化所导致。
贺财谈兴不减,没等柳孜致说话,又道:“以前我在说肝脏的特性时,曾用一句话来总结。”柳孜致抢着说:“死要面子活受罪——肝气愈虚,越要显现出刚强的一面,表现出一些类于实证的症状来。”
“肝脏之所以会表现出这样的特性来,其关键还在于一个收字、一个动字。”
“是吗?”之前柳孜致似乎就做过类似阐述,但却半途而废。记得当时受阻的原因,是因为甘的缓急、补中与咸的软坚、润下不太好引入,现在且看他如何来解说。
这里用上道家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就比较好理解:两仪为水、火,水火相激,火热胜生风,寒水胜则生燥,水火相当则为湿。中医与道家理论的区别就在于这个“湿”,将“湿”独立出来的是中医理论,而四象生八卦则成了道家以及其他杂家理论的基础了。
这中间所要注意的是,中医注重取类比项,在医理医案中有很多取类比项的实际运用,但最基本的生克之道却不能混淆与违背。比如五气中的湿与燥是相生的,虽然有少量辛味药物能化湿,但要明了的是,燥是不能除湿的。生活中的燥能除湿是一常识,但这一常识只能用在苦燥上,逢湿就上藿香、佩兰,这或者并无大错,但用藿香、佩兰无效后,就得转换治疗思路。
柳孜致点头。
贺财的话有些条理欠清。不过柳孜致还是听明白了。五气中的“湿”用在人体的话,指的是一种热气蒸腾的状态。而中医诊断中的“湿”,则指的是一种不正常的证候,这证候多由脾虚所导致,或是脾不运化所导致。
贺财谈兴不减,没等柳孜致说话,又道:“以前我在说肝脏的特性时,曾用一句话来总结。”柳孜致抢着说:“死要面子活受罪——肝气愈虚,越要显现出刚强的一面,表现出一些类于实证的症状来。”
“肝脏之所以会表现出这样的特性来,其关键还在于一个收字、一个动字。”
“是吗?”之前柳孜致似乎就做过类似阐述,但却半途而废。记得当时受阻的原因,是因为甘的缓急、补中与咸的软坚、润下不太好引入,现在且看他如何来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