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阴阳·藏象(8)(3)(2/2)
《不传之秘》作者:李德红 2017-04-14 13:49
人原已探讨了一个下午,柳孜致原已疲惫,但在吃了一碗面之后,再来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这情形就好比瘾君子的饭后一支烟,自然是提神无比了。
贺财有若干年烟龄了,自然也有饭后一烟的习惯。先慢吞吞地吐了口烟雾,贺财道:“就药物而言,临床上我们常用于湿、痰药物有燥湿化痰、润肺化痰等药物……”
就化痰药物来说,临床颇受钟爱的有燥湿化痰类的陈皮、半夏等辛味药,有健脾渗湿除痰的党参、茯苓、黄芪以及润肺化痰的瓜蒌、胖大海等甘味药,有清热燥湿除痰的黄芩、浙贝母等苦味药;还有苦辛的桔梗、白前、前胡,苦甘的川贝母之类的。另有咸味的海藻、昆布、浮海石,以及苦咸的蛤壳、甘咸的礞石,因认为在化痰之余容易伤正,一般不用,除非所临之证为顽痰。
说到这里,贺财话的话锋一转,道:“现在,我想问的是,半夏、陈皮味辛能燥湿化痰,黄芩、浙贝母味苦能燥湿除痰,这两个‘燥’字有什么不同吗?”
贺财先绕了一个大弯,试图麻痹自己?不过柳孜致从话题开始就严阵以待了。不过,先有准备又能怎样?单从贺财提问时一改前面懒洋洋的样子,两眼甚至透出些许神光的表情,柳孜致就能感受这问题的难度来,于是柳孜致就有了不详的预感,这个问题,自己多半拿不下来。但是,话已放出,却是不能未战先怯的。
苦能燥,辛也能燥,这两个“燥”必然有其不同之处,怎么在《中药学》中,在解说五味功用时,“燥”的功用体现于苦味,辛味却只字未提?
《中药学》上对苦味的功用描述为“泄和燥的作用”,辛味则为“发散、行气、行血作用”。这似乎有点意思。
贺财有若干年烟龄了,自然也有饭后一烟的习惯。先慢吞吞地吐了口烟雾,贺财道:“就药物而言,临床上我们常用于湿、痰药物有燥湿化痰、润肺化痰等药物……”
就化痰药物来说,临床颇受钟爱的有燥湿化痰类的陈皮、半夏等辛味药,有健脾渗湿除痰的党参、茯苓、黄芪以及润肺化痰的瓜蒌、胖大海等甘味药,有清热燥湿除痰的黄芩、浙贝母等苦味药;还有苦辛的桔梗、白前、前胡,苦甘的川贝母之类的。另有咸味的海藻、昆布、浮海石,以及苦咸的蛤壳、甘咸的礞石,因认为在化痰之余容易伤正,一般不用,除非所临之证为顽痰。
说到这里,贺财话的话锋一转,道:“现在,我想问的是,半夏、陈皮味辛能燥湿化痰,黄芩、浙贝母味苦能燥湿除痰,这两个‘燥’字有什么不同吗?”
贺财先绕了一个大弯,试图麻痹自己?不过柳孜致从话题开始就严阵以待了。不过,先有准备又能怎样?单从贺财提问时一改前面懒洋洋的样子,两眼甚至透出些许神光的表情,柳孜致就能感受这问题的难度来,于是柳孜致就有了不详的预感,这个问题,自己多半拿不下来。但是,话已放出,却是不能未战先怯的。
苦能燥,辛也能燥,这两个“燥”必然有其不同之处,怎么在《中药学》中,在解说五味功用时,“燥”的功用体现于苦味,辛味却只字未提?
《中药学》上对苦味的功用描述为“泄和燥的作用”,辛味则为“发散、行气、行血作用”。这似乎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