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阴阳·藏象(7)(3)(2/2)
《不传之秘》作者:李德红 2017-04-14 13:49
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组成,取法苦+甘,以清热生津为主。王对之释曰:“暑伤气阴,以清暑热而益元气,无不应手而效。”而李氏清暑益气汤为金元四大家之李杲所制,方由黄芪、苍术、升麻、人参、白术、当归、麦冬、炙甘草、青皮、黄柏、葛根、五味子、泽泻、炒神曲、陈皮、生姜、大枣组成,纯粹的时方理论所制之方,更注重燥湿之力。
“除此而外,用于治暑的方子还有。由此可见,对于暑证的认识,前人颇有分歧。我们所探讨的制方之法以及由五行生克传变的疾病传变规律更适合于慢性的虚损的证候,对于暑证之类起病急骤的疾患,我没有心得。”贺财虚晃了一枪,然后做出总结性的陈词:“如果按五行传变规律适用的话,前面所述诸方就都有不足了。”
“真正让我迷惑的是,现代医学对生脉饮的研究。”
《方剂学》上在生脉饮后即附有相关信息:生脉饮注**对脱水、虚脱和各类心源性休克有良好效果,其中尤以增强心肌收缩力,旺盛大小循环和冠状循环血行,补虚固脱,调整提高血压的效率最为明显。
这段话的意思是:酸甘组合的生脉饮对心功能有促进作用。
柳孜致道:“这应该不会是普遍规律,只是个别现象,毕竟生脉饮是补益剂,而人参能大补元气;另外,西医所说的心源性休克在中医里到底属于什么证型呢?再说,这样的心源性休克是不是虚损所引起的呢?如是,则酸甘二味首先归属其虚损的肝脾二脏,其中引起的相克不会多吧。”
贺财点头。
同样的道理,补气药能减慢心率并不代表着所有的甘味对心功能有促进作用,而按五行所推定的,苦味对脾功能有促进作用,这应该是普遍的规律。
但这样的规律在实际组方时,得根据需要而使用不同的药性,或寒凉或温热,有选择的使所生或所克的脏腑的某一功能得到加强或减弱,以达到治疗目的。
例如酸温即可加强心脏的降下功能,如果运用酸凉的马齿苋来搭配大黄、黄芩、黄连等寒药,其降下定会是比较剧烈的泻下作用。又如糖尿病病人服用咸+酸+甘组方后,出现泛酸、嗳气的反应,则要考虑到酸味药物过多而对脾胃克伐过度了。
“除此而外,用于治暑的方子还有。由此可见,对于暑证的认识,前人颇有分歧。我们所探讨的制方之法以及由五行生克传变的疾病传变规律更适合于慢性的虚损的证候,对于暑证之类起病急骤的疾患,我没有心得。”贺财虚晃了一枪,然后做出总结性的陈词:“如果按五行传变规律适用的话,前面所述诸方就都有不足了。”
“真正让我迷惑的是,现代医学对生脉饮的研究。”
《方剂学》上在生脉饮后即附有相关信息:生脉饮注**对脱水、虚脱和各类心源性休克有良好效果,其中尤以增强心肌收缩力,旺盛大小循环和冠状循环血行,补虚固脱,调整提高血压的效率最为明显。
这段话的意思是:酸甘组合的生脉饮对心功能有促进作用。
柳孜致道:“这应该不会是普遍规律,只是个别现象,毕竟生脉饮是补益剂,而人参能大补元气;另外,西医所说的心源性休克在中医里到底属于什么证型呢?再说,这样的心源性休克是不是虚损所引起的呢?如是,则酸甘二味首先归属其虚损的肝脾二脏,其中引起的相克不会多吧。”
贺财点头。
同样的道理,补气药能减慢心率并不代表着所有的甘味对心功能有促进作用,而按五行所推定的,苦味对脾功能有促进作用,这应该是普遍的规律。
但这样的规律在实际组方时,得根据需要而使用不同的药性,或寒凉或温热,有选择的使所生或所克的脏腑的某一功能得到加强或减弱,以达到治疗目的。
例如酸温即可加强心脏的降下功能,如果运用酸凉的马齿苋来搭配大黄、黄芩、黄连等寒药,其降下定会是比较剧烈的泻下作用。又如糖尿病病人服用咸+酸+甘组方后,出现泛酸、嗳气的反应,则要考虑到酸味药物过多而对脾胃克伐过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