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不传之秘章节目录 > 48.阴阳·藏象(4)(2)

48.阴阳·藏象(4)(2)

不传之秘作者:李德红 2017-04-14 13:49
    48.阴阳·藏象(4)(2)

    如果对六味地黄丸看不真切,就看一看名家的评论了。《医宗金鉴》选辑单行本《删补名医方论》在点评大补阴丸时道:“是方能骤补真阴,以治相火,较之六味功效尤捷。”

    六味地黄丸源自张仲景的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是仲景治消渴而设的方子。《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脉证并治第十三》:“男子消渴,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对于此条,《医宗金鉴》道:“上、中二消皆属于热,惟下消寒热兼之,以肾为水火之脏也。饮一溲一,其中无热消耗可知矣。”这里的肾气丸是用来治疗肾阳亏虚证的消渴。

    如果这一方证的分析结果判为正确,那么,用五行学说来看,肾阳不足,其对应的必有所胜者心阴的亢盛(水亏无以制心火)以及所不胜者脾阴的过强(土克水),由于脾土先天就要克伐肾水,那么在心火与脾土之间,脾阴又要多于心阴,表现出心脾阳虚的症状来。《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并治第六》:“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中医诊断学》认为腰、少腹与小便皆为肾所主,从这一条中难以看出心、脾二脏的病变来。但在临床上,对肾阳不足证多习惯地与脾阳不足联系在一起,称脾肾阳虚,其症状包括:面色白、腰膝或少腹冷痛、畏寒喜暖、五更泄泻、小便清长等;而在水肿病中,肾阳不足的水肿都常见水气凌心的症状:心悸。

    张仲景认为脏虚的正治之法为“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以及“余脏准此”,那么肾阳不足一证的方当以咸+酸+苦的方式用药,而八味地黄丸却以酸+苦+甘+辛为法,其中甘味分量最重为君药。那么,是否有理由判定,张仲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