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不传之秘章节目录 > 48.阴阳·藏象(4)(1)

48.阴阳·藏象(4)(1)

不传之秘作者:李德红 2017-04-14 13:49
    48.阴阳·藏象(4)(1)

    !#

    “补肝敛肺汤中山茱萸、乌梅量大而使整个方子呈温性,可这个方子却用来治疗辛伤肝所导致的阴虚证,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

    “类似的补阴方还有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中山茱萸与熟地黄的用量要较其他几味凉药的总量要大,这使得整个方子略呈现温性。张景岳对此解释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如果我们满足于这句话便一切休提,如果我们确认了六味地黄丸能治疗阴虚证,那么,我们是否要深省一下,阴虚一证究竟该如何治疗?正治反治?还是如张景岳所解释的‘劳者温之’?或是如“火神派”的郑钦安所说的‘阳主阴从’?”

    师徒俩谈话的气氛很平和,可是柳孜致却觉得有如上战场一样,脑子里的那根弦一直绷得紧紧的。贺财的话才说完,柳孜致便提出了新的问题。

    贺财道:“或许根本就没那么复杂。”

    对于六味地黄丸,一般的认知是,该方适用于肝肾阴虚证所见的潮热、盗汗、手心和脚心烦热、口燥咽干、遗精、梦遗、早泄等,又有人因为方中有山药这味药而认为此方还能兼顾脾阴亏虚。如孟河派的费伯雄在《医方论》中道:“此方非但治肝肾不足,实三阴并治之剂。有熟地黄之腻补肾水,即有泽泻之宣泻肾浊以济之。有山茱萸之温涩肝经,即有牡丹皮之清泻肝火以佐之。有山药之收涩脾经,即有茯苓之淡渗脾湿以和之。药止六味,而大开大合,三阴并治,洵补方之正鹄也。”

    而由制方之法看来,肾阴虚一证的正治,当以咸+酸+苦,选用鳖甲、牡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