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不传之秘章节目录 > 48.阴阳·藏象(4)(1)

48.阴阳·藏象(4)(1)(2/2)

不传之秘作者:李德红 2017-04-14 13:49
之类的药物,辅以酸+苦的药物,如山茱萸、乌梅、牡丹皮一类;若是轻证,则用甘+酸咸的组方法。

    “对于酸味药物的选用,因为酸味药中少有趁手的凉药,只好将就着把温性的乌梅、山茱萸用上去,不过好在苦味与甘味药中有大把的凉药可用,如此,方子中寒药热药就勉强能制衡了——我的意思是,我还是倾向于用凉药的,不过温热与寒凉的制衡,不可一味的温热或一味的寒凉。就好比消渴证的组方咸+酸+苦的组合,咸味药就取咸平与咸凉的药物为君。这也是张景岳的‘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意了。”

    制衡,是指时方派制方的一些心得了,比如:“人参有健运之功,熟地禀静顺之德。此熟地黄之与人参,一阴一阳,相为表里,一形一气,互主生成,性味中正,无逾于此,诚有不可假借而更代者矣。”在组方选药时,可注意动静(如补气与理气)、温凉、补泻之类的搭配了。由于酸味药物的特殊性,在用到酸味药时,不管阴虚证阳虚证,都避无可避地要用上温药,不过这也无妨,只要掌握制方之法制衡之理,总不至相差太远了。比如在咸+酸+苦的组合中,酸味的温凉已经确定了,尤其是治疗阴虚证,在咸与苦的选择就要以凉性方妥。至于方剂书上的大补阴丸的补阴快捷,并不仅仅是知母、黄柏、龟甲这三味药物的总量超过了热性的熟地黄,还因为方子采用了苦甘+咸的相克组方公式。

    “补肝敛肺汤是个补阳方,其所以能滋补阴液,是通过扶助受克伐的肝木心火,使肝木与心火能制约过剩的辛金,从而达到滋阴的目的。”贺财再次强调道:“这绝非传统意义上的六味地黄丸与一贯煎之类的组方方意所能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