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武士道章节目录 > 第五章 仁——恻隐之心(3)

第五章 仁——恻隐之心(3)(2/2)

武士道作者:(日)新渡户稻造 2017-04-14 12:42
感中有如下几句,“侵枕勿咎之花香、远寺钟声、凉夜虫鸣,皆幽

    趣也。”又说:“落花之风、蔽月之云、攘争之人,凡此三者,虽憎可宥。”

    为了将这些优美的情感表现出来,实质上是为了增加内在的修养,因此武士阶层

    鼓励作诗。因此,在我国的诗歌中有着一股强劲的忧伤而优雅的潜流。某一人尽

    皆知的乡村武士的轶事印证了这一点:他被要求作诗,第一个题目是“莺声”,

    他的粗暴情绪发作了,便在老师面前抛出了这样的拙劣作品:

    武士背过耳朵,

    不听黄莺鸣叫。

    他的老师并不在意他的粗暴情绪,还是继续鼓励他,于是有一天,他内心的音乐

    感复苏了,随着黄莺③的美妙声音,他吟到:

    武士威武伫立,

    莺歌飘荡林间。

    克尔纳在战场上负伤倒下时,他匆匆写就了那著名的《告别生命》。我们钦佩并

    仰慕他那短暂一生的英雄事迹,不过,类似事迹在我国的战争中也屡见不鲜。我

    国的简洁而遒劲的诗体,特别适合触景生情的即兴创作。多多少少受过些教育的

    人,都能作和歌、俳句。在战场上奔驰的武士勒住战马,从他的腰间取出砚盒写

    诗,而其生命在战场消失之后,他的头盔或胸甲中还能找到他曾写下的诗稿,这

    种事时有发生。

    在战斗的恐怖中唤起人们的怜悯之情,在欧洲,这是基督教的所为,在日本,就

    是由对音乐和文学的爱好来完成了。文雅的感情的培养,有助于产生对他人痛苦

    的同情。而由于尊重他人的感情而产生的谦让和殷勤,则是构成礼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