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阶级的吃饭问题(2)
《林语堂谈人生》作者:林语堂 2017-04-13 16:41
读书阶级的吃饭问题(2)
投入社会各种事业,中学生是常要吃亏的,这并不是中国教育自身之错,其错在现今教育制度及中学生自己特殊阶级的心理。从教育制度讲,受教材者多,受教育者少,在设备中学课程者的心目中,中学生的出路,一是升大学,一是做小学教师。然做小学教师,就是想保存士阶级,从个人求学观点看,也有可取,而从社会观点看,则断断不是个办法,将来上等游民之多,就是这个缘故。升大学,更加是骗人的事,在现今笨拙的上课办法之下,也许果真读了十二年小学中学的书,还不能写一篇通顺的文字,不能有相当的学术常识,必再进大学而补充之,这还成个理由。除此以外,升入大学,一则,是闲暇阶级用来取得社会上资格;二则,是上了社会的当,为求毕业后得每月较高的薪俸;三则,才是真正再求高深的学问。此第二种,说来真是造孽不少。在学生父兄看来,实在纯是替弟子投资性质,因为中学毕业每月可得四五十圆,大学毕业每月可得**十圆。做父兄的人谁不愿意他的儿子每月多得几十元,经济容易独立!于是你也送中学毕业生入大学,我也送中学毕业生入大学,结果一班中学毕业生,都变成大学毕业生,中学生可做的事,都换了一班大学毕业生来做,在社会未必有好处,在个人委屈他多上几年课,吃亏者只是甲的父兄及乙的父兄,各人多损失一二千圆的学费,少得四五年中的儿子谋业的补助而已。及父兄们见其学业成绩未必有何长进,乃相率而骂现在的大学。其实还是社会自己做个圈套,给自己上而已。一方面,因为中学文凭与大学文凭的行价不同,遂使一班学子视线专注在文凭上面,以报答父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投入社会各种事业,中学生是常要吃亏的,这并不是中国教育自身之错,其错在现今教育制度及中学生自己特殊阶级的心理。从教育制度讲,受教材者多,受教育者少,在设备中学课程者的心目中,中学生的出路,一是升大学,一是做小学教师。然做小学教师,就是想保存士阶级,从个人求学观点看,也有可取,而从社会观点看,则断断不是个办法,将来上等游民之多,就是这个缘故。升大学,更加是骗人的事,在现今笨拙的上课办法之下,也许果真读了十二年小学中学的书,还不能写一篇通顺的文字,不能有相当的学术常识,必再进大学而补充之,这还成个理由。除此以外,升入大学,一则,是闲暇阶级用来取得社会上资格;二则,是上了社会的当,为求毕业后得每月较高的薪俸;三则,才是真正再求高深的学问。此第二种,说来真是造孽不少。在学生父兄看来,实在纯是替弟子投资性质,因为中学毕业每月可得四五十圆,大学毕业每月可得**十圆。做父兄的人谁不愿意他的儿子每月多得几十元,经济容易独立!于是你也送中学毕业生入大学,我也送中学毕业生入大学,结果一班中学毕业生,都变成大学毕业生,中学生可做的事,都换了一班大学毕业生来做,在社会未必有好处,在个人委屈他多上几年课,吃亏者只是甲的父兄及乙的父兄,各人多损失一二千圆的学费,少得四五年中的儿子谋业的补助而已。及父兄们见其学业成绩未必有何长进,乃相率而骂现在的大学。其实还是社会自己做个圈套,给自己上而已。一方面,因为中学文凭与大学文凭的行价不同,遂使一班学子视线专注在文凭上面,以报答父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