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闲情偶寄章节目录 > 词采第二(3)

词采第二(3)

闲情偶寄作者:(清)李渔 2017-04-13 16:11
    词采第二(3)

    ○重机趣

    【原文】

    “机趣”二字,填词家必不可少。机者,传奇之精神,趣者,传奇之风致。少此二物,则如泥人土马,有生形而无生气。因作者逐句凑成,遂使观场者逐段记忆,稍不留心,则看到第二曲,不记头一曲是何等情形,看到第二折,不知第三折要作何勾当。是心口徒劳,耳目俱涩,何必以此自苦,而复苦百千万亿之人哉?故填词之中,勿使有断续痕,勿使有道学气。

    所谓无断续痕者,非止一出接一出,一人顶一人,务使承上接下,血脉相连,即于情事截然绝不相关之处,亦有连环细笋伏于其中,看到后来方知其妙,如藕于未切之时,先长暗丝以待,丝于络成之后,才知作茧之精,此言机之不可少也。

    所谓无道学气者,非但风流跌宕之曲、花前月下之情,当以板腐为戒,即谈忠孝节义与说悲苦哀怨之情,亦当抑圣为狂,寓哭于笑,如王阳明①之讲道学,则得词中三昧矣。阳明登坛讲学,反复辨说“良知”二字,一愚人讯之曰:“请问‘良知’这件东西,还是白的?还是黑的?”阳明曰:“也不白,也不黑,只是一点带赤的,便是良知了。”照此法填词,则离合悲欢,嘻笑怒骂,无一语一字不带机趣而行矣。

    予又谓填词种子,要在性中带来,性中无此,做杀不佳。人问:性之有无,何从辩识?予曰:不难,观其说话行文,即知之矣。说话不迂腐,十句之中,定有一二句超脱,行文不板实,一篇之内,但有一二段空灵,此即可以填词之人也。不则另寻别计,不当以有用精神,费之无益之地。噫,“性中带来”一语,事事皆然,不独填词一节。凡作诗文书画、饮酒斗棋与百工技艺之事,无一不具夙根,无一不本天授。强而后能者,毕竟是半路出家,止可冒斋饭吃,不能成佛作祖也。

    【注释】

    ①王阳明:王阳明是明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他所创立的阳明学派对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潮有很大影响,是其思想源头。

    【译文】

    “机趣”是剧作家必不可少的。“机”就是指戏曲的精神,“趣”就是指戏曲的风格情致。如果戏曲缺少这两种东西,那么戏曲就像泥塑的人、马,有形体却没有生气。因为作者一句一句拼凑,就使得观众要一段一段地记忆。稍不留神,就会看到第二部曲词,想不起第一部写了些什么,看到第二折时也不知道第三折要发生些什么事。这使演员演得口干舌燥、身心疲劳,观众看得眼睛酸涩、耳朵发腻。何必要自己受罪,还让成千上万个人跟着受罪呢?所以写剧本,不要让中间出现断断续续的痕迹,不要让里面有板起面孔教导人的道学气存在。

    所谓不要出现断断续续的痕迹,不仅是要一出戏接着一出戏地演,一个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