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闲情偶寄章节目录 > 结构第一(2)

结构第一(2)

闲情偶寄作者:(清)李渔 2017-04-13 16:11
    结构第一(2)

    词采似属可缓,而亦置音律之前者,以有才技之分也。文词稍胜者,即号才人,音律极精者,终为艺士。师旷止能审乐,不能作乐;龟年但能度词,不能制词。使之作乐制词者同堂,吾重居末席矣。事有极细而亦不可不严者,此类是也。

    【注释】

    ①点鬼之谈:唐代杨炯喜欢堆砌古人姓名,人们嘲笑他的文章是“点鬼薄”。

    ②著书惟供覆瓿之用:汉代刘歆曾指责扬雄的文章,说他的东西让人看不懂,“吾恐后人用覆酱瓶也”。

    ③周郎渐出:周郎即周瑜。周瑜精通音乐,每当演奏有错误,他都能听出来,并且要指正。

    【译文】

    填词作曲这一技能,对于文人来说只不过是雕虫小技罢了。然而,一个人如果能放下架子去做,也比那些只知道赛马比武、酗酒赌博的纨绔子弟要好得多。孔老夫子曾经这样说过:“没有人赌博下棋吗?总比什么事情都不做要好吧。”虽然下棋只是一种游戏,也比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要好;填词作曲虽然是雕虫小技,不是又比下棋更好吗?我认为技能本身没有大小之分,贵在能精通;才能本身没有高低之别,贵在能善用。能够精通和善用一门技艺,即使只是雕虫小技,也能助他成名。不然,即使号称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人,写起文章来只会大量堆砌古人姓名,那么他写的文章也只能被称为“点鬼之谈”。写出来的书让人看不懂,没有一点儿用处,写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填词作曲这一技能,文人精通它不仅仅能够让他们成就名声,即使是前代的帝王,因为自己朝代的人擅长词曲,也能够使自己的国家扬名后世。请准许我一个一个地述说。

    高则诚、王实甫等人,是元代的名人,他们除了填词作曲之外没有别的特长。假如他们两个人没有撰写《西厢记》、《琵琶记》,那么今天又有谁会知道他们的姓名呢?所以是《西厢记》、《琵琶记》的流传而使他们流名后世。汤显祖是明朝的才子,他的诗文、书信都有值得我们欣赏的地方,但是他最脍炙人口的作品,不是他的诗文和书信,而是《牡丹亭》这部戏剧。假如汤显祖没有写《牡丹亭》,那么他也不会被当时的世人所知,更何况后人呢?所以是《牡丹亭》的流传使汤显祖的名字得以传颂。这就是文人因为填词作曲而留名的例子。

    各朝各代文学的兴盛,归功于它们有各自不同的体裁。汉代的史、唐朝的诗、宋代的词、元朝的曲,这些都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汉书》、《史记》流芳千古,是伟大的不朽之作。唐代的诗人可以说是人才辈出。宋朝的精美散文层出不穷。应该说这三个朝代在文坛上呈三足鼎立的局面,是继夏、商、周三代之后文学繁盛的三朝盛世。元朝建立后,不单在政事、刑法和礼乐等方面没有继承前代的优良传统,就是有关语言文字、书籍文章的细微之处,也很少有创新。如果不是当时的人们推崇词曲,写出了《琵琶记》、《西厢记》以及《元人百种》等流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