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崇拜鲁迅呢?(2/2)
《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作者: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 2017-04-13 14:26
其实鲁迅的骂战严格说来,一点也不严肃。此公一直煞有其是地把他的骂战当成一件很严肃甚至残酷的事情大加宣扬。什么"壕堑战",什么"匕首",什么"会心的一笑"等等。可以说,完全都是虚张声势。虽然国民党很注意文字方面的检查工作,但是鲁迅一直安然无恙,这就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鲁迅还是特别小心的。当然,这不是鲁迅的"胆怯",这充分说明鲁迅的斗争技巧的纯熟……从另一个方面说,鲁迅的敌人,又都是什么样的人呢?例如胡适,梁实秋,陈西滢这些人。可以说,这些人不多不少,也都是小资产阶级。既然阶级成分相同,那么为什么还要骂个没完呢?阶级成分相同并不意味着就不会对骂。例如同属人类,但是人们还是要打仗。隔壁的王大妈和对门的李大娘不为什么,也是天天吵个不休。等等。小资产阶级历来不是一个稳定的阶级。相反,这是一个分化的阶级。一部分往上爬,试图加入上层社会;而另一部分则相反,他们不断在社会上碰壁,但是又不承认或者不愿意加入无产阶级的大军中去。胡适这些人代表前面一个倾向;而鲁迅则相反,代表后一个倾向。
这就是说,鲁迅和他的对手的确是基于同一个立场上开骂。而至于具体骂的是什么,我认为这反而是一个绝对次要的问题。我们只要知道这些人捉对厮骂也就够了。另外,鲁迅威胁他的读者,他们那些人所经营的天地,是个臭味四溢、粪弹横飞的大厕所,如果一定要进来,恶心坏了可与他周某人无关……至圣先师**教导我们说,凡事总有个原因。人们不会漫无目的地做事。人们做事总有个目的。只不过这个目的或者达到,或者达不到;或者被其他人所了解,或者不被他人了解。所以只要准确地掌握了一个人的真实目的,那么这个人也就基本在掌握之中了。故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只要知道鲁迅这个人的最终目的,这个人也就没有什么不得了的了。鲁迅这个人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或者说,贯穿其一生的动力是什么呢?
应该说,鲁迅的寿命还是蛮长的。古人说,五十不为夭。鲁迅足足活了五十多岁。但是中国人一般都将长寿看作是很重要的事情。所以有七十三,八十四之说。从这个意义上说,鲁迅的寿命并不足为后人师表。鲁迅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取代孔子的地位。把孔子的像换成周子的像。如此而已。有人会说,好啊!周老夫子的确是我的为人师表啊!这有什么不好呢?但是总的说来,我认为,我们所打倒的是一般意义上的"至圣先师",而不是说打倒一个,再树立一个。另外,就哲学立场上说,鲁迅也没有什么新的东西。总的说来,鲁迅是个墨派,不过如此罢了。关于这个问题,大家不妨去看鲁迅的《故事新编》。在这本书中,比较集中地反映了鲁迅的哲学观点。
在这本书中,鲁迅嘲笑孔子、老子、庄子等。相反,鲁迅对墨子表现出很大的尊敬。可以说,文中的墨子就是那个时代的鲁迅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铸剑》这篇文章。在这篇文章里,法家以暴君的姿态出现。而针对暴君,墨家历来的手段就是刺客。鲁迅给这个陈腐的主题添了一点小花样。在文中,刺客不仅成功,而且大家的首级都煮成一锅肉汤。再也无法分辨国王和刺客。
这是本性卑污的墨派的一个很典型的自我解脱。的确,作为**存在的个人,人与人之间的确没有太多的区别。其实进一步说,在这个层次上,人与动物也没有太大的区别。由此可见孟子骂墨派是禽兽还是有一点道理的。作为墨派的这个大克星,孟子,在《故事新编》中倒是没有出现。可能是周老夫子忘记了吧!**说,人就怕无耻,人一无耻,这个事情就不好办了。**说,鲁迅是民族的大救星,大英雄,骨头最硬,是棵大树,是我们的圣人等等……这等于是说,鲁迅是民族的大英雄?骨头最硬?是棵大树?是我们的圣人?……回答显然要每个人来做。有的人给了肯定的回答,有的人则相反。
最后,我认为我要做一个区别。区别一下"圣人"和"导师"。我说,**是我的导师,这是什么意思呢?无非是说,**他老人家给我指引了前进的方向。而下面的路,还要自己脚踏实地地去走。而圣人就不是这样了。圣人划了个圈子,所有人都像牲畜一样被关在这个圈子里。如果有人试图越雷池一部,立刻就招来没完没了的唾沫,可能还有大便。这就是说,圣人是不允许信仰者有自己的思想的,一切都要以鲁迅之是非为是非。可以说,这的确太野蛮了。人这个事物,总是要有一些自己的想法的。所以大家要讲道理,要显得有教养一些等等。但是所有这些比较高级的生活形式,无例外地要遭到鲁迅一伙的围追堵截等等。所以说,我们需要的是导师,而不是圣人。结束语以上我对鲁迅的评价,还是那句话,并非权威的意见。因为"权威"正在捧鲁迅的臭脚。其实我读了《红楼梦》之后,受贾宝玉的感染,的确?“权威"产生巨大的怀疑……既然是最后,请允许我稍稍"放纵"一下。我要说,像鲁迅这样因能力不够,但是又要踩到别人的头上,因此只好一味骂战的人,因该还是不是特别罕见的。所以我们在《红楼梦》中也可以找到类似的例子。这个例子就是贾宝玉的奶母李嬷嬷。这位老人家曾经骂道:
……李嬷嬷听了,又气又愧,便说道:"我不信他这样坏了。别说我吃了一碗牛奶,就是再比这个值钱的,也是应该的。难道待袭人比我还重?难道他不想想怎么长大了?我的血变的奶,吃的长这么大,如今我吃他一碗牛奶,他就生气了?我偏吃了,看怎么样!你们看袭人不知怎样,那是我手里调理出来的毛丫头,什么阿物儿!"一面说,一面赌气将酥酪吃尽。……这样我们就很自然想到鲁迅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吃的是草,拉的是奶。
但是我们经过的考察发现,至今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有什么人曾经吃过鲁迅先生的奶。而这个时候,鲁迅他老人家就会这样来圆谎。他老人家说,即便挤不出奶来,那么放在牛奶店门口,做个广告也是好的。我要说,究竟是仅仅做个广告,还是货真价实的拉奶,这本身具有重大的区别。
显然,不能因为某个人在中南海门口坐了一会儿,给党中央作了一会儿广告,因此就有资格入选政治局了。 相反,"老厌物"则的确是哺育贾宝玉成长起来的。与李嬷嬷相比,挤眉弄眼的周老夫子简直就不是"恶心"两个字所能表达于万一的了。鲁迅真伟大(?)!
这就是说,鲁迅和他的对手的确是基于同一个立场上开骂。而至于具体骂的是什么,我认为这反而是一个绝对次要的问题。我们只要知道这些人捉对厮骂也就够了。另外,鲁迅威胁他的读者,他们那些人所经营的天地,是个臭味四溢、粪弹横飞的大厕所,如果一定要进来,恶心坏了可与他周某人无关……至圣先师**教导我们说,凡事总有个原因。人们不会漫无目的地做事。人们做事总有个目的。只不过这个目的或者达到,或者达不到;或者被其他人所了解,或者不被他人了解。所以只要准确地掌握了一个人的真实目的,那么这个人也就基本在掌握之中了。故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只要知道鲁迅这个人的最终目的,这个人也就没有什么不得了的了。鲁迅这个人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或者说,贯穿其一生的动力是什么呢?
应该说,鲁迅的寿命还是蛮长的。古人说,五十不为夭。鲁迅足足活了五十多岁。但是中国人一般都将长寿看作是很重要的事情。所以有七十三,八十四之说。从这个意义上说,鲁迅的寿命并不足为后人师表。鲁迅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取代孔子的地位。把孔子的像换成周子的像。如此而已。有人会说,好啊!周老夫子的确是我的为人师表啊!这有什么不好呢?但是总的说来,我认为,我们所打倒的是一般意义上的"至圣先师",而不是说打倒一个,再树立一个。另外,就哲学立场上说,鲁迅也没有什么新的东西。总的说来,鲁迅是个墨派,不过如此罢了。关于这个问题,大家不妨去看鲁迅的《故事新编》。在这本书中,比较集中地反映了鲁迅的哲学观点。
在这本书中,鲁迅嘲笑孔子、老子、庄子等。相反,鲁迅对墨子表现出很大的尊敬。可以说,文中的墨子就是那个时代的鲁迅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铸剑》这篇文章。在这篇文章里,法家以暴君的姿态出现。而针对暴君,墨家历来的手段就是刺客。鲁迅给这个陈腐的主题添了一点小花样。在文中,刺客不仅成功,而且大家的首级都煮成一锅肉汤。再也无法分辨国王和刺客。
这是本性卑污的墨派的一个很典型的自我解脱。的确,作为**存在的个人,人与人之间的确没有太多的区别。其实进一步说,在这个层次上,人与动物也没有太大的区别。由此可见孟子骂墨派是禽兽还是有一点道理的。作为墨派的这个大克星,孟子,在《故事新编》中倒是没有出现。可能是周老夫子忘记了吧!**说,人就怕无耻,人一无耻,这个事情就不好办了。**说,鲁迅是民族的大救星,大英雄,骨头最硬,是棵大树,是我们的圣人等等……这等于是说,鲁迅是民族的大英雄?骨头最硬?是棵大树?是我们的圣人?……回答显然要每个人来做。有的人给了肯定的回答,有的人则相反。
最后,我认为我要做一个区别。区别一下"圣人"和"导师"。我说,**是我的导师,这是什么意思呢?无非是说,**他老人家给我指引了前进的方向。而下面的路,还要自己脚踏实地地去走。而圣人就不是这样了。圣人划了个圈子,所有人都像牲畜一样被关在这个圈子里。如果有人试图越雷池一部,立刻就招来没完没了的唾沫,可能还有大便。这就是说,圣人是不允许信仰者有自己的思想的,一切都要以鲁迅之是非为是非。可以说,这的确太野蛮了。人这个事物,总是要有一些自己的想法的。所以大家要讲道理,要显得有教养一些等等。但是所有这些比较高级的生活形式,无例外地要遭到鲁迅一伙的围追堵截等等。所以说,我们需要的是导师,而不是圣人。结束语以上我对鲁迅的评价,还是那句话,并非权威的意见。因为"权威"正在捧鲁迅的臭脚。其实我读了《红楼梦》之后,受贾宝玉的感染,的确?“权威"产生巨大的怀疑……既然是最后,请允许我稍稍"放纵"一下。我要说,像鲁迅这样因能力不够,但是又要踩到别人的头上,因此只好一味骂战的人,因该还是不是特别罕见的。所以我们在《红楼梦》中也可以找到类似的例子。这个例子就是贾宝玉的奶母李嬷嬷。这位老人家曾经骂道:
……李嬷嬷听了,又气又愧,便说道:"我不信他这样坏了。别说我吃了一碗牛奶,就是再比这个值钱的,也是应该的。难道待袭人比我还重?难道他不想想怎么长大了?我的血变的奶,吃的长这么大,如今我吃他一碗牛奶,他就生气了?我偏吃了,看怎么样!你们看袭人不知怎样,那是我手里调理出来的毛丫头,什么阿物儿!"一面说,一面赌气将酥酪吃尽。……这样我们就很自然想到鲁迅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吃的是草,拉的是奶。
但是我们经过的考察发现,至今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有什么人曾经吃过鲁迅先生的奶。而这个时候,鲁迅他老人家就会这样来圆谎。他老人家说,即便挤不出奶来,那么放在牛奶店门口,做个广告也是好的。我要说,究竟是仅仅做个广告,还是货真价实的拉奶,这本身具有重大的区别。
显然,不能因为某个人在中南海门口坐了一会儿,给党中央作了一会儿广告,因此就有资格入选政治局了。 相反,"老厌物"则的确是哺育贾宝玉成长起来的。与李嬷嬷相比,挤眉弄眼的周老夫子简直就不是"恶心"两个字所能表达于万一的了。鲁迅真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