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浪淘尽多少英雄人物
《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作者: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 2017-04-13 14:26
(文学价值篇)fanmeizhong
!>
> 中国文学如果从《诗经》时代开始的话,三千年来舞文弄墨者又有多少?青史留名不朽的又有多少?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文章者,经过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也。荣名止夫其身,功业有时而尽,未若文章之无穷也。"儒家有所谓三立以成就不朽,其中之一是立言,当然它很可能是指儒家的修身格言,但我们也不妨视为广义的文学或文字作品。陈平原有本书的名字叫做《千古文人侠客梦》,我看还可以叫做千古文人不朽梦。>
> 但不朽谈何容易?多少当时名动天下的大文人,今天看来他们的文章毫无价值可言,只是留下了文学史的资料,董仲舒说,儒家的圣人五百年一出,我看文学天才恐怕也可以这样说。时代总是在不断变化很多时候时过境迁,我们发现那一个时代的文学都是一个错误,比如说汉赋,比如清诗,还有建国三十年的文学。于是有人说文学要写永恒不变的人性,要跟时代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什么是永恒不变的人性,也真难说的很。真正文章惊才绝艳,至今仍令人掩卷击节,惊叹不已的大师天才我们可以逐个数出来: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真是天才五百年一出。>> 那么代表二十世纪,代表白话文以来的新文学的人又是谁呢? >
> "文学风云数十年,文学中国文坛第一人。"我这里借用台湾在出版第一套《鲁迅全集》时前言中的一句话来说明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但是关于鲁迅,有几个问题值得研究:>
> 一是现代社会的变化太快,一切都太容易过时,80年代的电影,歌曲和小说都已经让我们觉得可笑了,更久远的鲁迅不会过时吗?不是说崔健都过时了吗?现在各种新理论层出不穷,很多人认为莎士比亚,歌德和巴尔扎克都过时了,改革开放中国重新打开大门以后,中国文学似乎也跑步进入了后现代社会,一批新青年莫原,余华和卫慧等牛逼烘烘,似乎他们在引领潮流。>二是鲁迅的小说无疑对社会的介入太深,据说现实主义都是随着它的批判对象一起消亡。五四时期的,北洋军阀,十里洋场时期的中国跟新经济时代的中国差异多大?谁还关心孔乙几,关心不幸的祥林嫂?>
> 三是据一博士葛红兵说(我生平最看不起的就是具有博士和教授头衔的人),文学必须有文本创新的价值,象福克纳,贝克特,马尔克斯之类,并且在世界文学界必须有划时代的影响,而西方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鲁迅,而鲁迅似乎也没有旗帜鲜明的提出意识流,象征主义,荒诞派和表现主义等吓人的口号流派,所以鲁迅和钱钟书沈从文和曹禺等也就没什么价值了(因为据说《雷雨》也不过是模仿尤金.奥尼尔),文本是什么我不懂,够吓人的。>
> 南方都市报的编辑--"著名"文学评论"家"谢有顺说,文学的写作,必须是高贵的,而且要在作品中表明上帝才是人的最终精神归属,并且要对社会批判的理想主义的革命倾向保持警惕并且要注重生活的细节的文学才是好的文学,否则就有可能造成道德理想主义的悲剧,而鲁迅的文章似乎责人太严,文革中的许多残酷的行为也是借着鲁迅的话进行的,比如一个都不宽恕之类,所以鲁迅败坏了中国的话语,并且鲁迅后期还比较肤浅,对手有多大格局,自己就只有多大格局(王蒴的两本书中),而且鲁迅的关于中国历史的认识也是糊涂的,比如中国历史是人吃人的历史之类(乌烟瘴气的新白话鸟诗人于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中国文学如果从《诗经》时代开始的话,三千年来舞文弄墨者又有多少?青史留名不朽的又有多少?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文章者,经过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也。荣名止夫其身,功业有时而尽,未若文章之无穷也。"儒家有所谓三立以成就不朽,其中之一是立言,当然它很可能是指儒家的修身格言,但我们也不妨视为广义的文学或文字作品。陈平原有本书的名字叫做《千古文人侠客梦》,我看还可以叫做千古文人不朽梦。>
> 但不朽谈何容易?多少当时名动天下的大文人,今天看来他们的文章毫无价值可言,只是留下了文学史的资料,董仲舒说,儒家的圣人五百年一出,我看文学天才恐怕也可以这样说。时代总是在不断变化很多时候时过境迁,我们发现那一个时代的文学都是一个错误,比如说汉赋,比如清诗,还有建国三十年的文学。于是有人说文学要写永恒不变的人性,要跟时代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什么是永恒不变的人性,也真难说的很。真正文章惊才绝艳,至今仍令人掩卷击节,惊叹不已的大师天才我们可以逐个数出来: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真是天才五百年一出。>> 那么代表二十世纪,代表白话文以来的新文学的人又是谁呢? >
> "文学风云数十年,文学中国文坛第一人。"我这里借用台湾在出版第一套《鲁迅全集》时前言中的一句话来说明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但是关于鲁迅,有几个问题值得研究:>
> 一是现代社会的变化太快,一切都太容易过时,80年代的电影,歌曲和小说都已经让我们觉得可笑了,更久远的鲁迅不会过时吗?不是说崔健都过时了吗?现在各种新理论层出不穷,很多人认为莎士比亚,歌德和巴尔扎克都过时了,改革开放中国重新打开大门以后,中国文学似乎也跑步进入了后现代社会,一批新青年莫原,余华和卫慧等牛逼烘烘,似乎他们在引领潮流。>二是鲁迅的小说无疑对社会的介入太深,据说现实主义都是随着它的批判对象一起消亡。五四时期的,北洋军阀,十里洋场时期的中国跟新经济时代的中国差异多大?谁还关心孔乙几,关心不幸的祥林嫂?>
> 三是据一博士葛红兵说(我生平最看不起的就是具有博士和教授头衔的人),文学必须有文本创新的价值,象福克纳,贝克特,马尔克斯之类,并且在世界文学界必须有划时代的影响,而西方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鲁迅,而鲁迅似乎也没有旗帜鲜明的提出意识流,象征主义,荒诞派和表现主义等吓人的口号流派,所以鲁迅和钱钟书沈从文和曹禺等也就没什么价值了(因为据说《雷雨》也不过是模仿尤金.奥尼尔),文本是什么我不懂,够吓人的。>
> 南方都市报的编辑--"著名"文学评论"家"谢有顺说,文学的写作,必须是高贵的,而且要在作品中表明上帝才是人的最终精神归属,并且要对社会批判的理想主义的革命倾向保持警惕并且要注重生活的细节的文学才是好的文学,否则就有可能造成道德理想主义的悲剧,而鲁迅的文章似乎责人太严,文革中的许多残酷的行为也是借着鲁迅的话进行的,比如一个都不宽恕之类,所以鲁迅败坏了中国的话语,并且鲁迅后期还比较肤浅,对手有多大格局,自己就只有多大格局(王蒴的两本书中),而且鲁迅的关于中国历史的认识也是糊涂的,比如中国历史是人吃人的历史之类(乌烟瘴气的新白话鸟诗人于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