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章节目录 > 世纪末的鲁迅热

世纪末的鲁迅热(2/2)

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作者: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 2017-04-13 14:26
,他后期杂文贯彻始终的对半殖民 地都市文化的批判,是鲁迅思想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次,对鲁迅作为“有机知识分子”的新认识。鲁迅通过他的社会 、文化批评与周围的世界建立了联系,对种种社会和文化现象作出迅速 、有力的回应。鲁迅是一个学者,但鲁迅决不是那种退回书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想着传世、不朽的学者,而是一个“心事浩茫连广宇” 的人,“外面的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这是鲁迅逝世前的心灵独白。而90年代,中国有些专家学者却说“天下兴亡,与我无关”,丧失了最起码的人文关怀。书斋主义倾向使所谓 知识分子隔绝了世间的联系,它的弊端越来越明显而让人无法忍受,所 以当人们反抗这种倾向时,自然地想起了鲁迅。

    再次,重新评价鲁迅与他的文化论敌的是非。80年代中后期,鲁迅 的论敌如林语堂、梁实秋等人在政治上被恢复了“名誉”,这是很必要 的。随之出现了一种流行的观念,认为鲁迅与他们的论战是错误的,说明鲁迅偏狭、刻薄等等。在90年代,鲁迅论敌的选集、文集、全集在中 国大陆流行甚广,拥有大量读者;而且,当代一部分作家也大量写作一 些风花雪月、幽默性灵的散文随笔,读者也不可谓不多。但此类倾向一旦构成文学创作的总体潮流,就掩盖了许多沉重的东西。人们不得不反 思,鲁迅为什么要花大力气批判这种倾向。在反思中,人们发现鲁迅与 他们的区别是,鲁迅始终保持与底层人民的精神联系,而他们完全漠视底层的存在。如何重建知识分子与民众的联系,是90年代的重要问题, 鲁迅为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启发。(《文汇报》1998.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