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章节目录 > 世纪末的鲁迅热

世纪末的鲁迅热

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作者: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 2017-04-13 14:26
    薛毅

    90年代,特别是1994年以来,出现了新的鲁迅“热”。这一次与以 往不同,它首先是从作家们那里开始的。人们至今对张承志在1991年写的《致先生书》记忆犹新;张炜、李锐等在写文章纪念鲁迅时,也都一 致用“先生”而不是“鲁迅”或“鲁迅先生”来称呼,以此来表达他们 对鲁迅的尊敬和爱戴;有的作家,在以前曾经年少气盛地表示他已经超越了鲁迅,而现在则孜孜不倦地阅读《鲁迅全集》。1995年的文化论争 中,许多作家和批评家都强调要学习鲁迅的精神和人格,虽然人们也听 到某些所谓“鲁迅只要一个就可以了,多了会地震”之类的说法,但有更多作家站出来驳斥此种言论。当然在对鲁迅的阐释中也有个别情绪化 和简单化的毛病,不太关注和学习鲁迅严厉的自我解剖和反思精神,但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的鲁迅“热”有一些新倾向。

    首先,重新认识鲁迅思想作为当代文化建设的“精神资源”的意义 。以前,人们普遍重视鲁迅思想的反“封建**主义”的特点,这当然 是非常正确的,而且必须得到坚持,但如今,人们开始感受到他思想的另一个侧面的重要性——对资本主义社会、对半殖民地畸形社会和文化 的批判。在鲁迅看来,资本主义制度同样会产生新的奴役关系,鲁迅批 判了在畸形的旧社会中的人格——西崽相(倚徙华洋之间,往来主奴之界),那种哗众取宠、颠倒黑白的新闻媒体,还有文人卑劣的操行,“ 伪自由”的言论空间,不见宇宙之大、但观苍蝇之小的趣味主义,在风 沙扑面、虎狼成群时代却依然吟风弄月的文艺创作……在80年代,对鲁迅的研究集中在他的前期思想和文学创作上面,对他后期在上海时期的 杂文写作关注不够。如今,人们发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