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吃了也不嘴软
《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作者: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 2017-04-13 14:26
阎晶明
近一两年,著名学者余秋雨到深圳演讲,讲稿被整理发表后却引来不少 争议。其中对深圳文化在当下及未来地位的评价,使深圳本地的学者也站出来辩诘。有人直截了当地指出,争议的起因其实就是一个,学者受当地有关 部门邀请,对当地文化建设说了一系列的好话,让人产生“过头”之嫌。实 情如何,我不知道,但由此倒使人想起了鲁迅。鲁迅一生共演讲过60多次,北京、西安、厦门、上海、广州等地的大 学和文学团体,都曾邀请鲁迅前往演讲。作为被时人称为“文豪”的鲁迅,演讲时听者众多,有关部门也是隆重礼遇,而鲁迅却从未因场面需要改变自 己的谈话风格,反而常给人“不近情理”的感觉,让人心生感慨。1924年7月,鲁迅到西北大学演讲,讲题为《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 迁》。其间陕西省省长、军阀刘镇华邀请鲁迅为驻西安的陆军下级军官演讲,刘的目的是让鲁迅在讲演中对他的“政绩”推崇一番,以抬高自己的威信 。鲁迅在受邀同时指出:“我向士兵讲是可以的,但是我要讲的题目仍然是 小说史,因为我只会讲小说史。”结果,鲁迅为士兵上了一回小说课,刘军阀的目的彻底落空。1927年1月23日,鲁迅应广州世界语学会邀请前往演讲。一位姓 黄的组织者为了能让鲁迅应允演讲,对鲁迅恭维了一番,说鲁迅在北京时曾极力提倡世界语,“鲁迅连忙否认,说那是周作人,不是他。”第二天开会 ,“黄登台致词,又恭颂鲁迅以前提倡世界语之功,即请鲁迅演说,而鲁迅 一登台就又声明那是周作人,不是他。”(见马蹄疾《鲁迅讲演考》第121页)鲁迅的认真足以让热心的组织者“难为情”。而最能见出鲁迅风范的,是1926年11月在厦门集美大学的一次演 讲。据史料记载,当时的集美大学校长叶渊请鲁迅和林语堂一同前往,办学方针趋于保守的叶,自知鲁迅是一位“思想前进的文人”,为了不使鲁迅的 演讲与自己的观点相左,特地先请鲁迅一起吃饭,然后才带他进礼堂。但鲁 迅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近一两年,著名学者余秋雨到深圳演讲,讲稿被整理发表后却引来不少 争议。其中对深圳文化在当下及未来地位的评价,使深圳本地的学者也站出来辩诘。有人直截了当地指出,争议的起因其实就是一个,学者受当地有关 部门邀请,对当地文化建设说了一系列的好话,让人产生“过头”之嫌。实 情如何,我不知道,但由此倒使人想起了鲁迅。鲁迅一生共演讲过60多次,北京、西安、厦门、上海、广州等地的大 学和文学团体,都曾邀请鲁迅前往演讲。作为被时人称为“文豪”的鲁迅,演讲时听者众多,有关部门也是隆重礼遇,而鲁迅却从未因场面需要改变自 己的谈话风格,反而常给人“不近情理”的感觉,让人心生感慨。1924年7月,鲁迅到西北大学演讲,讲题为《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 迁》。其间陕西省省长、军阀刘镇华邀请鲁迅为驻西安的陆军下级军官演讲,刘的目的是让鲁迅在讲演中对他的“政绩”推崇一番,以抬高自己的威信 。鲁迅在受邀同时指出:“我向士兵讲是可以的,但是我要讲的题目仍然是 小说史,因为我只会讲小说史。”结果,鲁迅为士兵上了一回小说课,刘军阀的目的彻底落空。1927年1月23日,鲁迅应广州世界语学会邀请前往演讲。一位姓 黄的组织者为了能让鲁迅应允演讲,对鲁迅恭维了一番,说鲁迅在北京时曾极力提倡世界语,“鲁迅连忙否认,说那是周作人,不是他。”第二天开会 ,“黄登台致词,又恭颂鲁迅以前提倡世界语之功,即请鲁迅演说,而鲁迅 一登台就又声明那是周作人,不是他。”(见马蹄疾《鲁迅讲演考》第121页)鲁迅的认真足以让热心的组织者“难为情”。而最能见出鲁迅风范的,是1926年11月在厦门集美大学的一次演 讲。据史料记载,当时的集美大学校长叶渊请鲁迅和林语堂一同前往,办学方针趋于保守的叶,自知鲁迅是一位“思想前进的文人”,为了不使鲁迅的 演讲与自己的观点相左,特地先请鲁迅一起吃饭,然后才带他进礼堂。但鲁 迅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