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章节目录 > 鲁迅:吃了也不嘴软

鲁迅:吃了也不嘴软(2/2)

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作者: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 2017-04-13 14:26
台就讲道:“我在厦门的时候,听说叶校长办学很拘束,学生极不自由,殊不敢加以赞同。……刚才叶校长又请我吃面。吃了人家的东西,好像要 说人家的好话,但我并不是那样的人,对于叶校长办学的方法之错误,以及 青年身心的发展,和参加社会活动的必要等等,我仍旧是非说不可的。”   鲁迅吃了人家的却嘴不软,足令叶校长露出“失望不安的情态”。(见马蹄疾《鲁迅讲演考》第100页)鲁迅自己也曾对这次演讲发表过看法。 “校长实在沉鸷得很,殷勤劝我吃饭。我却一面吃,一面愁。心里想,先给 我演说就好了,听得讨厌,就可以不请我吃饭;现在饭已下肚,倘使说话有背谬之处,适足以加重罪孽,如何是好呢?午后讲演,我说的是照例的聪明 人不能做事,因为他想来想去,终于什么也做不成等类的话。”“硬要我去 ,自然也可以的,但须任凭我说一点我所要说的话,否则,我宁可一声不响,算是死尸。”(《华盖集续编·海上通讯》)鲁迅先后无论在西安、厦门、广州,演讲大多是被别人一再邀请之后前 往。场面之热烈,待遇之优厚显而易见,但鲁迅身处恭维、殷勤的包围圈,头脑却保持一以贯之的清醒,言论绝不受时势的左右,只说自己“要说的话 ”,不管别人如何心机枉费。也正因此,才使他的演讲同他的文章一样,保 持了一位思想家和革命家的品格。鲁迅精神境界的独特风范,由此可见一斑。当下中国是一个对话、研讨、演说盛行的时代,有名望的文化人正四处 出动,纷纷发表各自对时势、对文化的高见。因此引出的一些歧见和反感时有所见。鲁迅先生的演讲原则,尤其是“吃了别人的嘴不软”的态度,是一 个活生生的例证。学鲁迅,不但要学他的杂文风格、小说技法,更要学他的 为人处世。即使是当下最具批判姿态的学者,把他们参加演说、研讨活动的言论收集起来,可能会呈现出另外一种面孔。看来,我们与鲁迅的距离,还 差得很远呐!南方都市报1998年0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