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章节目录 > 鲁迅研究界直面挑战

鲁迅研究界直面挑战(2/2)

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作者: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 2017-04-13 14:26
看待非正常的观点,要用严 肃的态度对待对鲁迅以及鲁迅研究的不严肃的攻击,要通过鲁迅以及鲁迅研究来说话。

    作为一个公众形象,鲁迅是否可以被异议呢?是可以的。王锡荣 说:对鲁迅、鲁迅的作品、鲁迅研究均可以批评,但批评必须是严肃 的。对不严肃的批评不能漠视,因为谎言的重复也许会被人们误认为是真理,因此,学界要认真对待这些观点,不能让它变成文学史,否 则,文学史的真实性就会受到损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的张梦阳 则主张要对葛红兵等人的观点进行辨析,要捍卫真理,但要注意方式。河北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的张永泉认为:关于鲁迅以及鲁迅研究不同观 点的产生是很正常,要以平常的心态来对待之,要深入思考这些观点 产生的原因。还有学者比如国家文物局的郑欣淼补充说:这些观点的产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鲁迅、鲁迅的作品、鲁迅研究均没有过时。 吉林大学中文系的刘纳认为,从“人”的角度研究鲁迅,他有不得当 的地方,但我们不是仅仅因为鲁迅是一个“人”才去研究他的,而是因为他有好多一般“人”所没有的东西才去研究他的。因此,要正确 地看待鲁迅,全面、科学地评析鲁迅。鲁迅研究,还能研究些什么?

    鲁迅研究还能研究些什么呢?在这样一个资讯发达的网络时代, 做鲁迅研究又意味着什么呢?王富仁的回答是:“鲁迅研究者要根据 时代环境的变化把过去不能说的话说出来、没有说清楚的话说清楚;要思考怎样比别人更清楚地理解鲁迅;要通过鲁迅研究把鲁迅在中国 文化研究格局中的位置弄清楚;要把鲁迅研究的工作继续下去,鲁迅 研究工作的继续不在群众,而在研究者。”孙玉石提出,鲁迅研究者要反思造神运动是否潜在地存在着、鲁迅研究的结果是否无意地神化 了鲁迅、文学启蒙本身有没有缺陷、离开了民众来强调个人是否合理。 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的王景山认为:要普及鲁迅、鲁迅著作,要使普及与提高结合起来。鲁迅是为人生而奋斗的,鲁迅研究也应该是为人 生奋斗的。鲁迅本是青年人的导师,现在却成了中、老年人的导师, 这一状况应该得到改变。王锡荣也认为学界要做普及鲁迅、鲁迅著作的工作。中华读书报2000年0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