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好妈妈”在挫折教育中的作用(2/2)
《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作者:夏末 2017-04-13 14:09
的金枝玉叶》,写的是一位在很优越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女士,她在“文革”当中遭到了巨大的冲击,但是她却依然高雅而乐观地面对生活。为什么她会有这样的品质?显然,正是因为她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她的爸爸妈妈对她的关注和疼爱,转化成了无限的信心和勇气,使她在极度困苦的情况下坚强地活下去。
人有了向往才会产生乐观的心态。妈妈要和爸爸一起,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这不是物质上的无条件满足,而是精神上的支持和关爱。家长的支持和牵挂,是他们战胜困难的最强动力!因为孩子知道,父母是爱他的。
孩子对于挫折的体验,有时会和我们**的预期不同。比如,妈妈有时以为孩子离开父母到某个地方去过比较艰苦的生活,就是给他挫折了,但他可能并没有觉得那有什么,反而觉得挺好玩的。因此,这种过于刻意的设计有时候反而达不到目的,同时还让妈妈在千里之外很担心,整天愁眉苦脸,一天打好几个电话,这就是找错了方法。我们不如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生活的细节上,抓住机会,因时因事地进行引导和锻炼。
3. 妈妈不要误把“探索”当挫折。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两个小孩在玩沙子,他们的工具中,有一个漏斗和一个小桶。孩子想用漏斗把沙子装到桶里去。但是因为距离比较远,走到桶边,沙子就快漏光了。一个外国孩子就在那不停地装,不停地漏。他的妈妈站在旁边,并没有管他。小孩最后发现用手把漏斗的孔堵住就可以了,于是玩得津津有味,一直乐此不疲地跑来跑去。另一个中国孩子也在那儿玩,他的妈妈就看不过去了,说这还不简单,我来告诉你吧,就这样(她用手把漏斗孔堵住了)。孩子玩了两下,便说:妈妈咱们走吧,我不玩了。
你想想看,在这个过程中,究竟哪个孩子遇到了挫折?
就是那位中国孩子,他的妈妈剥夺了他探索的权利,夺走了孩子成长过程中能够让他快乐的那些细节。而且,妈妈的强行闯入,让孩子有一种严重的挫败感。妈妈的聪明让他觉得,自己是多么的愚蠢,于是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大人不合时宜的伸手相助,反而在孩子的心理上留下了屈辱的划痕。他本想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很正常地做一件事,自由而快乐地体味着自己的聪明智慧和战胜困难的力量,结果全被妈妈给毁了!
所以妈妈要记住,面对一些小的挫折,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是能够找到解决方法的,这个过程给他带来的是自信,也带来了继续探索的动力。这种时候,妈妈不要“大发善心”,急着去充当孩子的后援军!如果我们不给孩子这种机会,孩子每次都体验到自己无能,便会失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人有了向往才会产生乐观的心态。妈妈要和爸爸一起,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这不是物质上的无条件满足,而是精神上的支持和关爱。家长的支持和牵挂,是他们战胜困难的最强动力!因为孩子知道,父母是爱他的。
孩子对于挫折的体验,有时会和我们**的预期不同。比如,妈妈有时以为孩子离开父母到某个地方去过比较艰苦的生活,就是给他挫折了,但他可能并没有觉得那有什么,反而觉得挺好玩的。因此,这种过于刻意的设计有时候反而达不到目的,同时还让妈妈在千里之外很担心,整天愁眉苦脸,一天打好几个电话,这就是找错了方法。我们不如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生活的细节上,抓住机会,因时因事地进行引导和锻炼。
3. 妈妈不要误把“探索”当挫折。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两个小孩在玩沙子,他们的工具中,有一个漏斗和一个小桶。孩子想用漏斗把沙子装到桶里去。但是因为距离比较远,走到桶边,沙子就快漏光了。一个外国孩子就在那不停地装,不停地漏。他的妈妈站在旁边,并没有管他。小孩最后发现用手把漏斗的孔堵住就可以了,于是玩得津津有味,一直乐此不疲地跑来跑去。另一个中国孩子也在那儿玩,他的妈妈就看不过去了,说这还不简单,我来告诉你吧,就这样(她用手把漏斗孔堵住了)。孩子玩了两下,便说:妈妈咱们走吧,我不玩了。
你想想看,在这个过程中,究竟哪个孩子遇到了挫折?
就是那位中国孩子,他的妈妈剥夺了他探索的权利,夺走了孩子成长过程中能够让他快乐的那些细节。而且,妈妈的强行闯入,让孩子有一种严重的挫败感。妈妈的聪明让他觉得,自己是多么的愚蠢,于是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大人不合时宜的伸手相助,反而在孩子的心理上留下了屈辱的划痕。他本想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很正常地做一件事,自由而快乐地体味着自己的聪明智慧和战胜困难的力量,结果全被妈妈给毁了!
所以妈妈要记住,面对一些小的挫折,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是能够找到解决方法的,这个过程给他带来的是自信,也带来了继续探索的动力。这种时候,妈妈不要“大发善心”,急着去充当孩子的后援军!如果我们不给孩子这种机会,孩子每次都体验到自己无能,便会失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