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好妈妈”在挫折教育中的作用
《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作者:夏末 2017-04-13 14:09
第二节 “好妈妈”在挫折教育中的作用
《菜根谭》中说:“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能受其锻炼者,则身心交益;不受其锻炼者,则身心交损。”这句话我们完全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句,把其中的道理告诉孩子,让他们知道,许多到达光辉顶点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那些在生活中遭受过挫折的人,让孩子做好“人生一定会遇到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
自认为聪明的人往往会选择走一些所谓的“捷径”,那么就会丧失一些非常有意义的锻炼机会;相反,只有在逆境中饱经风霜的人,才更能深刻理解什么叫成功。
如果孩子很少遭受挫折,就连小困难都没遇到过,比如没零花钱买冰淇淋了,他长大后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的几率就比较高。假如能认识到这一点,对于向来溺爱孩子的父母来说,将是一种可喜的进步。不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是,在“打造一个富有竞争力的孩子”的急迫的心理诉求下,家长的方式往往会“变形”。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妈妈的角色错位,妈妈无时无刻不在的“母爱”常会在无意中使爸爸力行的挫折教育付诸东流。
一位“好妈妈”,在挫折教育中,应该起到什么作用呢?或者说,应该如何做呢?
1. 妈妈要控制好奖励。
不要孩子取得了一点点的进步,就给予他过多的物质奖励和过分的赞美之词,妈妈要让孩子有机会更多地去享受成功后的心灵奖励。如果给了他过多的物质奖励,将会扭曲孩子的成功体验,甚至让他为了物质奖励而继续努力,这就大错而特错了。
2. 妈妈还要当心灵抚慰者。
在挫折教育中,妈妈要及时地让孩子理解爸爸的“无情”,而不是在孩子受到委屈时,就急忙站在他的立场上,帮助他来对抗爸爸的冷漠。当爸爸批评孩子时,妈妈要远离一会儿,机会合适了,再坐到孩子身边。
同时,在孩子产生挫折感时,妈妈还要承担起情绪疏导员的工作,帮助孩子认真分析事情的原委。有一天,女儿早上起来大哭,丽云问她怎么了?她说:“妈妈,我想天亮的时候醒。”女儿不断地哀求丽云:“妈妈你去帮我把天变亮了吧。”
妻子一下蒙了,把我叫过去,问我怎么办。后来我们发现,在三岁之前,好多的孩子是不明白时间的不可逆性和睡眠规律的,她天真地以为黑天就得睡觉,醒了就得天亮。这个认识自然规律的过程,也是孩子经受挫折的过程。知道了怎么回事,妻子就回去给女儿讲:“彦彦,因为昨天你睡得早,所以今天就醒得早呀,不用着急,我们耐心地等一会儿好吗?再过半个小时,天就会亮的!”
孩子需要妈妈在心理上的支持。有一本书叫《上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菜根谭》中说:“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能受其锻炼者,则身心交益;不受其锻炼者,则身心交损。”这句话我们完全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句,把其中的道理告诉孩子,让他们知道,许多到达光辉顶点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那些在生活中遭受过挫折的人,让孩子做好“人生一定会遇到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
自认为聪明的人往往会选择走一些所谓的“捷径”,那么就会丧失一些非常有意义的锻炼机会;相反,只有在逆境中饱经风霜的人,才更能深刻理解什么叫成功。
如果孩子很少遭受挫折,就连小困难都没遇到过,比如没零花钱买冰淇淋了,他长大后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的几率就比较高。假如能认识到这一点,对于向来溺爱孩子的父母来说,将是一种可喜的进步。不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是,在“打造一个富有竞争力的孩子”的急迫的心理诉求下,家长的方式往往会“变形”。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妈妈的角色错位,妈妈无时无刻不在的“母爱”常会在无意中使爸爸力行的挫折教育付诸东流。
一位“好妈妈”,在挫折教育中,应该起到什么作用呢?或者说,应该如何做呢?
1. 妈妈要控制好奖励。
不要孩子取得了一点点的进步,就给予他过多的物质奖励和过分的赞美之词,妈妈要让孩子有机会更多地去享受成功后的心灵奖励。如果给了他过多的物质奖励,将会扭曲孩子的成功体验,甚至让他为了物质奖励而继续努力,这就大错而特错了。
2. 妈妈还要当心灵抚慰者。
在挫折教育中,妈妈要及时地让孩子理解爸爸的“无情”,而不是在孩子受到委屈时,就急忙站在他的立场上,帮助他来对抗爸爸的冷漠。当爸爸批评孩子时,妈妈要远离一会儿,机会合适了,再坐到孩子身边。
同时,在孩子产生挫折感时,妈妈还要承担起情绪疏导员的工作,帮助孩子认真分析事情的原委。有一天,女儿早上起来大哭,丽云问她怎么了?她说:“妈妈,我想天亮的时候醒。”女儿不断地哀求丽云:“妈妈你去帮我把天变亮了吧。”
妻子一下蒙了,把我叫过去,问我怎么办。后来我们发现,在三岁之前,好多的孩子是不明白时间的不可逆性和睡眠规律的,她天真地以为黑天就得睡觉,醒了就得天亮。这个认识自然规律的过程,也是孩子经受挫折的过程。知道了怎么回事,妻子就回去给女儿讲:“彦彦,因为昨天你睡得早,所以今天就醒得早呀,不用着急,我们耐心地等一会儿好吗?再过半个小时,天就会亮的!”
孩子需要妈妈在心理上的支持。有一本书叫《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