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清杂文集》序(2/2)
《施蛰存作品集》作者:施蛰存作品集 2017-04-13 14:05
江清逝世二十年之后,朋友们才为他编印了一本《浦江清文录》。
我才从那里看到他许多文章,都是我没有见过的。现在,季镇淮同志又搜索他的遗文,
编为一集,名曰《浦江清杂文集》,要我写序文,并寄来了全书所收的篇目。我一看,
有许多篇目似曾相识,大约都是三十年代《大公报·文学副刊》或北京报刊上发表过的
文章,我见过,但不知是江清的手笔,因为他当时署的是笔名。
这一情况,使我不免有所感慨。一个相知很熟的老朋友,写过不少文章,而我说他
懒于秉笔;一个相知很熟的老朋友,他有许多著述,而我在他下世后多年才能见到。这
样的老朋友,不止江清一人,还有沈从文、钱歌川、杜衡,无不如此。沈从文在一九四
○年以后发表的文章,我几乎都没有及时见到。钱歌川在台湾、新加坡、美国发表的大
量散文和英语教学资料,我在一九八○年以后才见到一部分。杜衡去台湾后,放弃文学
活动,改行研究经济,发表过不少经济评论,对六十年代台湾的经济起飞,具有指导和
推动作用。他的那些文章,我也在近三四年间才能见到,而他已逝世将有三十年了。
绵延四十多年的抗战、内战、国家分裂、政治闭关、文化禁锢,造成了我们人际关
系的严重阻隔,民族文化的分崩离析,我在为江清的第二本文集作序文时,不禁为此而
发生感慨。我祝祷我们这个国家,不会再出现这些情况,造成人民之间的文化孤独和隔
阂。
一九九二年六月二十八日
我才从那里看到他许多文章,都是我没有见过的。现在,季镇淮同志又搜索他的遗文,
编为一集,名曰《浦江清杂文集》,要我写序文,并寄来了全书所收的篇目。我一看,
有许多篇目似曾相识,大约都是三十年代《大公报·文学副刊》或北京报刊上发表过的
文章,我见过,但不知是江清的手笔,因为他当时署的是笔名。
这一情况,使我不免有所感慨。一个相知很熟的老朋友,写过不少文章,而我说他
懒于秉笔;一个相知很熟的老朋友,他有许多著述,而我在他下世后多年才能见到。这
样的老朋友,不止江清一人,还有沈从文、钱歌川、杜衡,无不如此。沈从文在一九四
○年以后发表的文章,我几乎都没有及时见到。钱歌川在台湾、新加坡、美国发表的大
量散文和英语教学资料,我在一九八○年以后才见到一部分。杜衡去台湾后,放弃文学
活动,改行研究经济,发表过不少经济评论,对六十年代台湾的经济起飞,具有指导和
推动作用。他的那些文章,我也在近三四年间才能见到,而他已逝世将有三十年了。
绵延四十多年的抗战、内战、国家分裂、政治闭关、文化禁锢,造成了我们人际关
系的严重阻隔,民族文化的分崩离析,我在为江清的第二本文集作序文时,不禁为此而
发生感慨。我祝祷我们这个国家,不会再出现这些情况,造成人民之间的文化孤独和隔
阂。
一九九二年六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