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创作集》引言(2/2)
《施蛰存作品集》作者:施蛰存作品集 2017-04-13 14:05
我是在文学上首先动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方法的作家。诸如此类
的不免有些过分的虚誉,使我常常感到受宠若惊。
一九八○年至今,我的作品已有十多篇被选入各种选集。《善女人行品》、《将军
的头》两个集子已由上海书店用原本影樱但仍有不少文艺工作者和读者来信,要我供
应文本,无论是借阅或代购,因为他们无法从各地图书馆中找到。也有些研究中国新文
学的外国学者,需要我的作品,以资参考。对于这许多厚爱的读者和朋友,我都无法应
命,因为我的作品,连我自己也久已不存一本了。现在,承蒙作家出版社为我印行一个
几乎包括我全部创作小说的结集,给国内外好奇的读者和文艺工作者以方便,也使我有
机会润色一下语言文字,并改正旧本的许多误字。出版社的这一份好意,我很感激。
从一九二三年到一九三六年,我写的短篇小说,一共印出过九个单行本:
江干集自费印一九二三
绢子姑娘上海亚西亚书店一九二八
追上海水沫书店一九二九
上元灯上海水沫书店一九二九
将军的头上海新中国书店一九三二
梅雨之夕上海新中国书店一九三三
李师师上海良友图书公司一九三二
善女人行品上海良友图书公司一九三三
小珍集上海良友图书公司一九三六
《江干集》是我青少年时期的描红练习。《绢子姑娘》和《追》这两本作品,都是
摹仿多于创造,也是一个文艺学徒的习作。《李师师》是一个小册子,全文已收入《梅
雨之夕》。《小珍集》以后,还写过十多篇小说,没有机会结集起来印单行本。总计我
从一九二二年到一九三六年这期间,一共只写了八、九十个短篇,产量实在不多。
我把自己的创作生命从一九二六年算起,因为《上元灯》这一篇作于一九二六年,
到一九三六年因抗日战争而封笔为止,足足十个年头。我淘汰了《上元灯》以前的一些
太不像样的作品。《小珍集》以后的那些发表在刊物上的作品,至今还无法收全,现在
编定五十五篇,题为《十年创作集》,虽说它包括了我的全部创作小说,事实是我自己
可以肯定的“全部”。
为了出版发行的方便,这个《十年创作集》将分印为二册,每册各自另定书名。书
名未必用以概括内容,仅仅是取其新异,容易在书市上吸引注意。这是属于文化事业的
广告技术,请读者不要“以辞害意”。
这里,顺便向慨然为我重印这些旧作品的作家出版社致谢。还要向孙可中、刘小沁
两位编辑同志致谢,没有她们耐心地代我做了许多繁琐的编校工作,这两本书恐怕不可
能及时出版。此外,我还该向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应国靖同志和华东师范大学中文
系资料室的陈子善同志致谢,因为他们帮助我搜到许多集外作品。
一九**年四月二十三日
的不免有些过分的虚誉,使我常常感到受宠若惊。
一九八○年至今,我的作品已有十多篇被选入各种选集。《善女人行品》、《将军
的头》两个集子已由上海书店用原本影樱但仍有不少文艺工作者和读者来信,要我供
应文本,无论是借阅或代购,因为他们无法从各地图书馆中找到。也有些研究中国新文
学的外国学者,需要我的作品,以资参考。对于这许多厚爱的读者和朋友,我都无法应
命,因为我的作品,连我自己也久已不存一本了。现在,承蒙作家出版社为我印行一个
几乎包括我全部创作小说的结集,给国内外好奇的读者和文艺工作者以方便,也使我有
机会润色一下语言文字,并改正旧本的许多误字。出版社的这一份好意,我很感激。
从一九二三年到一九三六年,我写的短篇小说,一共印出过九个单行本:
江干集自费印一九二三
绢子姑娘上海亚西亚书店一九二八
追上海水沫书店一九二九
上元灯上海水沫书店一九二九
将军的头上海新中国书店一九三二
梅雨之夕上海新中国书店一九三三
李师师上海良友图书公司一九三二
善女人行品上海良友图书公司一九三三
小珍集上海良友图书公司一九三六
《江干集》是我青少年时期的描红练习。《绢子姑娘》和《追》这两本作品,都是
摹仿多于创造,也是一个文艺学徒的习作。《李师师》是一个小册子,全文已收入《梅
雨之夕》。《小珍集》以后,还写过十多篇小说,没有机会结集起来印单行本。总计我
从一九二二年到一九三六年这期间,一共只写了八、九十个短篇,产量实在不多。
我把自己的创作生命从一九二六年算起,因为《上元灯》这一篇作于一九二六年,
到一九三六年因抗日战争而封笔为止,足足十个年头。我淘汰了《上元灯》以前的一些
太不像样的作品。《小珍集》以后的那些发表在刊物上的作品,至今还无法收全,现在
编定五十五篇,题为《十年创作集》,虽说它包括了我的全部创作小说,事实是我自己
可以肯定的“全部”。
为了出版发行的方便,这个《十年创作集》将分印为二册,每册各自另定书名。书
名未必用以概括内容,仅仅是取其新异,容易在书市上吸引注意。这是属于文化事业的
广告技术,请读者不要“以辞害意”。
这里,顺便向慨然为我重印这些旧作品的作家出版社致谢。还要向孙可中、刘小沁
两位编辑同志致谢,没有她们耐心地代我做了许多繁琐的编校工作,这两本书恐怕不可
能及时出版。此外,我还该向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应国靖同志和华东师范大学中文
系资料室的陈子善同志致谢,因为他们帮助我搜到许多集外作品。
一九**年四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