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节 极数知来(4)
《周易与人生》作者:杨庆中 2017-04-13 13:58
第二十节 极数知来(4)
卦辞,本称彖辞。彖,是断的意思。卦辞系在卦名之后,是对一卦大义的总体说明。如“元亨利贞”四字,即是《乾》卦卦辞。《周易》六十四卦,计有六十四条卦辞。
爻辞,是对该爻爻象对应的吉凶之义所作的说明。《周易》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六十四卦共计三百八十四爻,计有三百八十四条爻辞(如果算上《乾》、《坤》两卦的用爻,计有三百八十六条爻辞)。
《周易》六十四卦,有一个排列顺序,这就是卦序。通行本《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很耐人寻味,但究竟为什么如此排列,目前尚不清楚。学者们进行了诸多极富启发意义的探讨,但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唐代著名经学家孔颖达曾用“二二相耦,非覆即变”来概括六十四卦卦画排列的特点。所谓“二二相耦”,指六十四卦两两为对,共三十二对,如《乾》、《坤》 为一对,《屯》、《蒙》为一对。所谓“非覆即变”,指对卦的卦画不是颠倒,就是相反。覆是颠倒,变是相反。如 《屯》倒置为《蒙》,《需》倒置为《讼》等等,属于覆。《乾》与《坤》阴阳相反,《颐》与《大过》阴阳相反等等,属于变。《周易》六十四卦共三十二对,其中二十八对为“覆”,四对为“变”。应该说,孔颖达“二二相耦,非覆即变”的概括,基本上反映了《周易》卦序的特征。
为了方便记忆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古人编有一首卦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二)《周易》一书的编纂体例
《周易》这部书,结构特殊,有符号,有文字,符号与文字之间还有内在的联系,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也并非没有规律可循。这种规律,我们可以谓之《周易》的编纂体例。这种体例非常重要,对于我们理解《周易》很有启发意义。如刚刚说到的卦序的特征,就是明显的例证。这一特征在卦名及卦爻辞中也有反映,如《否》《泰》、《剥》《复》、《蹇》《解》、《损》《益》等卦名,分明具有相反之义。其他如《师》与《比》,《晋》与《明夷》、《家人》与《睽》、《既济》与《未济》等,也“并存相反之义” 参见黄沛荣:《易学乾坤》,《周易卦爻辞释例》一章。杨按:以下讨论《周易》编纂体例的观点均引自该书。。不仅如此,《易》卦既以反对为次,所以爻中也屡见反对同辞之例:
《泰》《否》反对。《泰》卦辞:“小往大来。”《否》卦辞:“大往小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卦辞,本称彖辞。彖,是断的意思。卦辞系在卦名之后,是对一卦大义的总体说明。如“元亨利贞”四字,即是《乾》卦卦辞。《周易》六十四卦,计有六十四条卦辞。
爻辞,是对该爻爻象对应的吉凶之义所作的说明。《周易》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六十四卦共计三百八十四爻,计有三百八十四条爻辞(如果算上《乾》、《坤》两卦的用爻,计有三百八十六条爻辞)。
《周易》六十四卦,有一个排列顺序,这就是卦序。通行本《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很耐人寻味,但究竟为什么如此排列,目前尚不清楚。学者们进行了诸多极富启发意义的探讨,但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唐代著名经学家孔颖达曾用“二二相耦,非覆即变”来概括六十四卦卦画排列的特点。所谓“二二相耦”,指六十四卦两两为对,共三十二对,如《乾》、《坤》 为一对,《屯》、《蒙》为一对。所谓“非覆即变”,指对卦的卦画不是颠倒,就是相反。覆是颠倒,变是相反。如 《屯》倒置为《蒙》,《需》倒置为《讼》等等,属于覆。《乾》与《坤》阴阳相反,《颐》与《大过》阴阳相反等等,属于变。《周易》六十四卦共三十二对,其中二十八对为“覆”,四对为“变”。应该说,孔颖达“二二相耦,非覆即变”的概括,基本上反映了《周易》卦序的特征。
为了方便记忆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古人编有一首卦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二)《周易》一书的编纂体例
《周易》这部书,结构特殊,有符号,有文字,符号与文字之间还有内在的联系,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也并非没有规律可循。这种规律,我们可以谓之《周易》的编纂体例。这种体例非常重要,对于我们理解《周易》很有启发意义。如刚刚说到的卦序的特征,就是明显的例证。这一特征在卦名及卦爻辞中也有反映,如《否》《泰》、《剥》《复》、《蹇》《解》、《损》《益》等卦名,分明具有相反之义。其他如《师》与《比》,《晋》与《明夷》、《家人》与《睽》、《既济》与《未济》等,也“并存相反之义” 参见黄沛荣:《易学乾坤》,《周易卦爻辞释例》一章。杨按:以下讨论《周易》编纂体例的观点均引自该书。。不仅如此,《易》卦既以反对为次,所以爻中也屡见反对同辞之例:
《泰》《否》反对。《泰》卦辞:“小往大来。”《否》卦辞:“大往小来。”